各位胖友们,周末来了,说说看你们的大计划。
表妹相信,你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吃。
别不好意思承认。
真正的吃货不在乎胖,怕只怕吃得没追求。
所以学着点,看看人家周末是怎么过的——
《里克·斯坦的长周末》第一季
Rick Stein's Long Weekends Season 1
字幕来源:冰冰字幕组
里克·斯坦,谁呀?
腐国第一美食家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了,应该叫他吃货界的劳模。
当厨师,手艺腐国数一数二;开餐馆,澳洲1家,英国至少7家;写美食书,至今已出版25本;主持美食节目,随便一数就有30多个。
为了吃遍全球,里克已经走过日本、印度,还有欧洲和东南亚各国,甚至还在2016年,吃到上海 ,拍了部《上海之味》。
今年,里克迈入70岁大关,还在吃货的道路上死不悔改。
《长周末》是这位吃货老爷爷最负盛名节目,于去年推出,豆瓣分数高达9.2。
共10集,每集60分钟。
与其说这是一个节目,不如说是一个旅游+美食的纪录片。
内容就是:
里克爷爷带你去各式欧洲小镇吃吃吃,逛逛逛,再吃吃吃。
一集,一个长周末(3天),一个迷人小镇。
可不是巴黎罗马这样的爆款,而是不怎么出名却卧虎藏龙的小众城市:
法国的波尔多,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奥地利的维也纳,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加的斯……
个个美不胜收,风味十足。
听着陌生遥远?
里克爷爷一一带你们解锁。
解锁的关键,就是美食。
在他看来,一块奶酪的历史同一座巴洛克教堂一样悠久。
如何深入了解一个地方?一座城市?
答案是:吃遍它。
P.S.口水预警,请自觉备好纸巾。
到了法国波尔多,要去高级酒庄,吃用葡萄藤烤的牛肋骨,最好烤至三成熟,再配上一瓶波尔多红酒。
也要去菜市场小摊摊上,吃炸鲜牛肝菌,那香气能闻哭人。很便宜一盒,没有座位,站在路边也得趁热吃完。
到了德国柏林,先要去老牌餐厅吃一顿传统蒸猪脚,比脸还大的猪脚,怎么撑都舍不得浪费。
也要去开在废弃啤酒厂、火葬场的创意餐厅,吃你根本叫不上名字也不知从哪下手的先锋概念菜,像是在吃艺术。
到了意大利博洛尼亚,一定要走进随便一家街边小馆,吃甜洋葱和帕尔马干酪陷的意式饺子,便宜又美味。
也要去海鲜集市摊位,吃包着土豆泥的煎炸鱿鱼,小摊上的摆盘也很精致。
到了冰岛雷克雅未克,一定要逛遍市里的餐厅,吃遍鳕鱼的一百种做法。
也要开车出市区,去雪山下的乡村农庄,吃蓝莓烤羊腿。
停一下,先把口水擦一擦。
看出来了吧,这就是一份超豪华美食地图。
从星级酒店,到不为人知的街边小馆,再到藏在市井角落的小摊小贩,或俗或雅,或精致或简单,只要好吃,里克爷爷就不会放过。
别的美食纪录片尽可能把吃复杂化,深刻化。
比如《舌尖的中国》拍传统美食,造意境,抒乡愁……
而《长周末》很简单粗暴:敞开吃,别哔哔。
第一次去波尔多,说是要去参观葡萄庄园,其实就看个一两眼,然后花一下午吃葡萄藤牛肋骨,喝葡萄酒。
说是想去海边游泳,没想到下雨了,咋办?敢情好啊,这下可以直接去撸海鲜大餐了。
最后临走时想到,应该顺道去看看朋友,还没见成面,就先打电话:好久不见呐老朋友,今天来看你,那个烤乳羊啥的记得准备好哦。
什么都敢吃。
兔肉、羊头、臭鲨鱼肉、生牡蛎……里克爷爷都不会错过。
在他看来,极致的吃货,绝不会对美食say no,哪怕它听起来、看起来不那么可口。
最爽是吃到舔盘。
里克爷爷虽然已经吃遍各国美食,但一遇到好吃的,仍然如同初恋,两眼放光,赞叹不绝。
挽起袖子,开吃。
吃完后意犹未尽,抬起盘子将里面的汤汁一饮而尽,什么礼节,什么manners,在这种时候还重要吗?
尽管看起来有些不合礼数或不合时宜
不过 说真的
空盘真的是对一道菜最高的致敬
所以,《长周末》每集都有这种特接地气的画面:
扫荡之前和扫荡之后。
看不够,再来一组。
吃不够就自己学做。
相信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异国异地遇到好吃的,可是一回家就吃不到了,咋办?
记住味道回家自己学做。
里克爷爷就是这样。
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两个菜念念不忘,能问厨师要菜谱就要,要不到就回来凭着记忆做。
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自己做出来,好像比当地的更好吃,更具异国特色了呢。
看《长周末》乐趣正在于——
跟着里克爽爽地逛一圈,吃一圈,还能记住几个经典菜谱,让你即使迈不开腿去旅行,也能在家DIY。
而且,吃了一圈之后,对那些个遥远小镇的风土人情,也知晓不少。
比如,法国食物的“醉”。
法国人喜欢喝红酒,波尔多人尤甚。
对他们来说,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酒。
用来喝,也用来做菜。
当地最出名餐馆,最招牌菜式,波尔多酱汁牛排,诀窍就在酱汁,准确地说,在于酱汁中的酒。
做一份酱汁要放半瓶上等葡萄酒,还要放一个与好酒,最旗鼓相当的食材,你猜是啥——
牛骨髓。
深红色的酒在锅里沸腾着,撒入刚从牛骨中刮出的骨髓,快速搅拌,油而不腻,香而不溢,再淋在刚煎好的牛排上,光看着就挺醉的。
法国人,果真懂吃,迷醉地吃。
再比如,冰岛食物的“纯”。
冰岛这个神奇的国家,位于北极圈边缘。
自然风光强啊,火山、温泉、极光……保留着最原始的地球面貌。
食材呢,就……
蔬菜水果,少之又少;肉类,吃来吃去就是山羊(冷啊羊肉抗寒);海鲜,吃来吃去还是鳕鱼。
冰岛厨师称冰岛菜是:很接地气的黑暗料理。
食材稀缺,反倒让他们更懂如何借自然之力。
无论取材抑或做法,吃的是地球母亲的原味。
比如温泉煮蛋。
冰岛温泉实在太多了,就这样让它一直沸腾着怪可惜的。
不如煮个蛋吧,用网兜装着放进去,煮个8分钟。用发自地心的热量煮出的蛋,吃的时候真是感觉自己贴近了大地。
火山岩烤黑麦面包。
冰岛人最棒的烘焙坊不在厨房,在火山温泉。
岩浆每天都散发出巨大热量,不用太可惜了,所以就拿来烘烤吧。
将面包装进桶里,埋在沙土下面,24个小时后挖出,黑麦面包鲜香出炉。
食材上也是物尽其用。
因为吃来吃去都是羊,各个部位都要吃出花来,羊头也是宝,风干后拿来烤。
连绵羊胃里的脂肪也不放过,单独取出来,炼成油。
然后淋在煮好的淹鳐鱼上,立马发出滋滋的声音,还冒起烟,两者混合冒出氨气(就是你在厕所闻到的),但冰岛人爱得不行。
夏天漫山的野花蒲公英拿来做糖浆,漫山的浆果拿来当烤肉酱汁……
在他们看来,食物是土地的馈赠,吃进去,从身体贯穿精神。
看《长周末》真的会感叹,民以食为天,哪里都一样。
食物,的确是一个地方最形象的自我介绍,一个地方人民的智慧结晶,生活方式的总结。
说人话就是,真吃货,无国界。
表妹很喜欢《长周末》开头旁白:
一点点心悦之事会让人受益多多,对于长周末去某处度假,我正是这样想的。
无需太远,也不要巴黎或罗马那般瞩目。
我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但美食,永远是最重要的。
周末,就该用来取悦自己。
冬日周末更是如此。
一时半会去不了波尔多博洛尼亚,也可以看《长周末》过瘾,自己动手做顿法式意式大餐。
毕竟对广大吃货来说:逛过,远不如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