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 尊重
1. 互相尊重。没有尊重的对话就是吵架。普通对话的顺利进行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更不用说关键对话了。没有尊重就没有安全的对话环境、没有共享资源库的可能,没有寻找共同点的可能。
2. 尊重不愿尊重的人。首先要找到一个方式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并最好可以转换自己的思路,作者用祈祷的方式,对于我自己可能就“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等等。 如果实在双方都不愿尊重,我们只能“先行后退”,避免问题严峻化,选择书信等方式,以求找到新的共同点,和思维角度,再重新进行关键对话。
【关键词】二: 判断目的
1. 目的相同,使用道歉或是对比说明。而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明确意图。对比说明不是道歉,不是收回已经说出的中伤之语,而是确保自己的意思明确传达,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从而维护安全对话氛围。我认为,对比说明的实际操作可以这样,首先猜测对方疑虑的原因,然后对此给出明确答案,再就真正目的进行强调,在这过程中,言语诚恳,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
2. 目的不同,主动创造共同目的。通过表面看实质,分析目的背后的动机,再决定如何寻找一个共同点。是否跳出眼前选择,另辟蹊径。比如作者“看电视、看电影“的例子,通过分析动机,都是因为想为一起放松心情,就可以在动机上重新提出新方案。
【关键词】三: 实地操作
1. 放下心理负担。一开始没有清晰的步骤思路是正常的,这些技巧都是为了做出更好的改善而生,是别人的总结,而非模板或标准答案;需要理解消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的技巧基本都是围绕尊重与寻找共同目的为中心。无论是实战还是学习技巧都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就像我一开始玩五子棋时,屡战屡败,我就开始把高明的棋局画下来,一有机会就想套用,结果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自乱阵脚。后来我开始想,这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慢慢的在接下来的棋局里,辅助自己原来的打法,终于看到了效益。
好文节选:
1. 即使在对方想要努力赢得上风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明确说明这一承诺。我们坚信对方表现出沉默或暴力是因为他们在对话过程中感到气氛不够安全,我们假定只要营造出更多安全感(通过承诺寻找共同目的的方式),对方一定会充满信心,对话一定会富有成效。暂停讨论充满争议的话题,营造更多安全感。你只要这样说即可:“看起来我们都在向对方强加自己的观点,我保证会继续和你讨论,直到 找到咱们都满意的方案。”然后,观察对方的安全感是否有所改善。
2. 因此,你完全不必固执地认为,在每次关键对话中,必须时刻保持清晰专业的思考和行动方式,也不要被这种念头吓倒,只需想想能否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己更有头绪一些,或是让自己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关键对话开始前,想想哪些技巧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记住,当对话充满风险时,你只需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善即可取得重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