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日本作家中岛敦所作,许多故事都是以中国古代发生记录过的事情拿出来的二创,但其中道理与情感的交织却被作者拿来放大,让我窥见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中有这么多精彩之处。
让我印象深刻的自然还是开篇人虎传变成了老虎的李征,
颇有诗才,在变为老虎即将失去人性之前,与好友诉说着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当读到这段,我不禁鼻头一酸,似乎是有了与他的感同身受,虽然经历不尽相同。
但也幼稚过与他这般念着: 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
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才华远逊于我,却凭磨砺精进而卓然成家的诗人,不知凡几。
念着这位可悲之人的悔悟,很难讲作者不是在通过李征这个角色来点名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像李征这样的群体。
我看了这本书下面的评论,我同意一位网友的观点是:此书专治文艺青年“纠结虚无”症,疏肝理气,药到病除。
过去,我会为自己变成老虎而惊诧不已,最近却发现,自己竟在为曾经是一个人而纳闷了。真叫人不寒而栗。
从这本书中我似乎有些抓到了些却又感觉还有些模糊,
人的一生都是在与自己对抗的,人性时李征就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就是人的劣根性。
逐渐转化为兽时就开始对人性也就是曾经的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和领悟,
只是当他领悟时,已经太迟……
他也知道,变为兽后就更无法控制兽性了。
我那怯弱的自尊心确实让我失去了太多,面对自己的错误无法坦然接受,凭空捏造个理由骗他人骗自己。
或是有机会却不敢主动接受,等待着他人能打包好送到你的面前。
殊不知主动到你面前的只会是陷进,而不会有馅饼。
我们要踩多少坑才能不再踩坑?
要犯同一个错误多少次才能吸取教训?
许多事情像李征这般待到无法挽回时才悔悟就真的太迟了。
这本书后面还写了悟净一路走来的心路转变,以及让我印象深刻的孔夫子与他弟子子路的故事。
孔子以“德”折服了子路,至此子路的一生都在陪老师完成梦想的路上跟随,至死方休。
一路上子路总有些奇思妙想的问题,而孔子自然不吝赐教。
最后周游各国在乱战时,子路亦不退缩,在卫国政变,敌人的围攻中展现了我对其最为佩服的优雅。
哪怕长剑已刺入子路的肩头,鲜血迸溅,子路轰然倒地,冠也摔在了地上。
然而,子路依然伸手捡起了冠,端端正正的戴在头上,并飞快系好了冠缨。
在敌人利刃之下,浑身是血的子路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声道:
“看吧!君子是正冠而死的!”
子路死了,被砍成了肉jiang。
当孔子得知这消息时,这位苍老的圣人闭目伫立良久,随即又潸然泪下。
并命人将家中所有腌制食品扔掉,并今后不准把酱摆上桌。
我为子路的死而惋惜,也为他们深厚的师徒之情而感动。
历史被记录成了几本书,几沓纸,他们的命运被文字几笔带过。
有记录的没记录的,许多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还不得熟知。
这本书我还有印象的是纪昌学射,
被纪昌学箭的努力而感到震撼,
学成后想打败师傅当天下最强的人,师傅又把他推荐到师傅的师傅那去学。
那位老人已然垂垂老矣,生活朴素,居住之所也不见任何与箭有关的物件。
这让纪昌感到疑惑,直到老人用两只手,一只作握弓状,一只作拉弓射箭状,对准了天上的飞鸟,
松手时,似乎有看不见的箭把鸟打了下来。
读到这时别说纪昌惊了,我特么更惊,还以为自己读到了修仙武侠爽文,
后面查了一下,这只是一篇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并经过作者的二创,顿时坦然了。
纪昌被老人的箭术折服后在老人这求学多年,学成后,天下人都称他为最强射手。
可是当有人拜访他时,他的住所也像普通人家般,没有任何关于弓箭的武器,他本人更是从没谈起他的箭术。
想来纪昌不仅在老人那学到了绝顶的箭术,还学到了老人的那副荣辱不惊的心境。
对于人世间那些功名利禄已然不放心间,或许是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吧。
其中奥妙我们无从知晓,但能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
这是一本内省的书,读着书似乎人物是在与读者对话,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讲述着人间的道理。
文字总能在作者卖弄的技巧间触动人心,就像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歌词说的那般,他是音乐之王,指尖的旋律在渴望。
在上帝指挥的交响乐中,他们都是那些跑调的琴弦。
如同《光风梦》所说,换了以前,我会声称:“辩解是神的事”,但到现在,我只能赤裸着身子,举起双手,汗流浃背地说:“我不知道”
作者借着书中角色向我们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有些接近儒家的敬鬼神而远之。
或许是和作者家世有关,祖父以及父亲都是汉儒学者,自己本身又学习了西欧文化。
从小变学习着中国文化以及历史,与西欧风格文学交织让他把他的不少幻想,以国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写了出来。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不断用读书来丰富我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
还有许多故事,但我才疏学浅,词不达意,具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至少我觉得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