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溯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气”。众所周知,自新文化运动新诗兴起以来,我国的古典诗词其实是日趋式微的。但自1987年5月31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之后 ,历界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传统诗词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率先垂范,亲自赋诗填词,引领时代风骚。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古典诗词的春天。
日照诗词学会2009年9月成立后,莒县诗词学会于2010年3月亦相继成立。近年来,莒县诗词蓬勃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莒县诗词》我也拜读过多期,恪守传统,兼容并蓄,办得很好。可以说,每年一期的《莒县诗词》,尤其是本次研讨的这本《莒县当代诗词作品选》,便是这些成绩的明证,基本代表了当代莒县诗词最高水平。在坐的几位主要作者,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对莒县诗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推动了日照诗词事业的发展,实在可喜可贺,令人敬佩!
诸位老师的作品在韵律格式及内容上的好自不待说,刚才诸位老师都已做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一些个人的感受。所谓诗词的格律形式自然是一种技术,而技术层面的东西通过不懈的努力,总是可以臻于完美的。象我们在坐的莒县诗词学会的几位会长,是早已超越了这个层次的,所以我读了他们的作品之后的感受是,他们都有一定的诗词之外的功夫。这或者是他们作品耐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说,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古典文化的底蕴都是不错的。这或许得益于莒县的这块圣地的孕育和滋养。莒州大地历来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自刘勰著《文心雕龙》以降,从北宋、明朝至清朝的多位进士,象庄氏一门七进士(自庄谦一至庄陔兰),到现当代的莒县六老,一直到现在的画家如朱全增、孟卫东、宋维松,书法家我认识的如年青的王青松及孙光祥、马先强等等。
当然在坐的刘庆贺,纪树贵,柳树营等几位会长的书法作品,我也曾拜读过。都是隽秀的行草书,传统的二王的底子,不下过一定的功夫是写不出的。另外,从他们的诗词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古典文学的底子也是很过硬的。我们文化艺术届有个说法叫诗书画不分家,因为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其实这说的就是诗外的功夫。众所周知,历来大的诗人词人乃至文学家都是诗书,诗画,或者诗书画兼擅的。就我所知,从古至今,中国文学尤其诗词上享有盛名者,皆大书法家也。从孔子到李斯,从曹操到王羲之,从欧阳询到颜真卿,从李白(上阳台帖)到杜甫(曾有诗云'书贵瘦硬方通神'),从柳公权到赵孟頫,从苏轼到黄庭坚,从米芾到蔡襄,从唐寅到文征明,从纳兰性德到曹雪芹,从鲁迅到郭沫若,从沈从文到莫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从启功到欧阳中石,真是举不胜举,他们的书法我都曾读过,欣赏过,那真是人间极品啊!我可以说,读这样的书法作品所达到的意境绝对与在座诸位老师撰写诗词想让读者达到的意境是一致的,所以我敢说书法与文学是相通的,书法与诗词是相通的!古人常说诗书画不分家,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往往曲高和寡,胜景罕至,能臻于此者太少而已!这就是所谓的诗外的功夫,一个诗人词人的综合文化素质、涵养决定了他诗词的高度。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书法家,画家,但我们一定要懂得去欣赏去感受书画的魅力,藉以提高我们的眼力,提高我们的诗词水平。
下面,我谈一下对《莒县当代诗词作品选》几位主要作者的一点认识。其实他们的风格及成绩在书中的作者简介中都已有比较精当的介绍。还有前序,我认为写的很精彩,也很到位,足见作者古典文学的功力。在这里,我不避浅陋,妄言几句。刘庆贺会长,我认为是该书作者中今古结合的最好的,律诗尤佳,于方寸之中,时见大开大合之功力,且韵律有致,法度谨严,具大家风范。纪树贵会长,诗词诸体兼擅,古典文化底蕴深厚,造语古雅,尤以古风歌行体颇见功力,神完气足,堪比古人。柳树营会长,不唯诗词灵动意远,思绪飞扬,个人觉得其古文能力与评论能力亦特别优秀。刘桂峰秘书长,颇具诗仙之才,随意挥洒,便见佳处,亦常见豪迈之气。其余象孙守华、孟倩莲等诸位老师,亦自具风格,或平易风事,或温婉静远,不一而足,别有千秋。
当然,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可以说,我们莒县的诗友们还是有着提高的空间的。一是我们尽有着追求古典意蕴的能力,却往往忽视了内容上的现代意象的表现,追古有余,鼎新不足,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还不尽完美。二是诗词文本里有多处繁简字并用现象,个人认为这是不妥的,就像我们写诗词不能新旧韵混用一样。
至于建议,我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诗词交流。艺术无国界,更无地域的限制,众所周知,任何文化越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发展就越快。其次要加大新韵的普及与实践,知古倡新。我个人观点,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新韵将更多地承担起未来诗词发展的重任,就像当时平水韵替代诗经、屈赋乃至魏晋之前的诗韵一样。而平水韵将更多地承担起我们学习和欣赏古诗的责任。再次,要继续发扬莒州诗词独特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特色优势,广而言之,就是民族特色。作为艺术之中的艺术的诗词而言,民族特色是不可或缺的。最后要进一步加强诗词创作,反应时代精神,倡导诗文“合为时而作”,真正做到旧瓶装新酒,更多发挥“文以载道”的社会作用。
以本人微薄的诗词知识见解,鄙拙的诗词评论能力,来为诸位方家评头论足,洵为班门弄斧,不免贻笑大方之嫌,敬请各位老师见谅!
过去,莒县诗词学会创造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天,他们正在演绎着诗词世界的精彩;祝愿明天,莒县诗词学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谢谢大家!
时在2016年7月22日晚,于海曲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