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的英雄很多,论武艺早有其定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按古今的逻辑,谁想出名,你就狠揍上述这些人,准能出名。三英战吕布,不是一下子成就了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四位英雄吗?但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一位英雄威震华夏的关羽、黄忠都丧命他手,却终生落魄,很多人不知其名。他就是东吴的马忠,系大将潘璋手下的无名偏将。他在三国中出场不多,但每出一场则一鸣惊人。
第一次,马忠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时,吴军已经完成了对麦城的包围,关羽困兽犹斗拚死突围。吴军统帅吕蒙设下埋伏,这时关羽果然中计,担当生擒威震华夏第一猛将关羽的东吴一线主力军乃是潘璋部将马忠,且看当时场面,关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全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马忠所获……可见,潘璋接受吕蒙的命令后,派出生擒关羽的一线部队是部将马忠,而自己和朱然是后续部队。马忠不负所望,面对吕布死后人人惧怕的第一高手,派出自己部下呐喊而出,同时下手,呐喊以壮声势,人多才能缚虎。“射人先射马”,先把关羽的宝贝赤兔马绊倒,而后生擒关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马忠立下了如此盖世之功,而孙权只赏给他一匹赤兔马。
第二次,马忠是在刘备为关羽报仇的猇亭之战时,武威后将军黄忠随刘备征战,黄忠乃是与关羽齐名的西蜀五虎大将之一,历来将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将廉颇,目中无人。东吴方面先锋官乃是大将潘璋,马忠仍是其部将。黄忠与潘璋交战,三回合砍死潘璋部将史迹,潘璋亲自大战黄忠不胜。次日,潘璋设下埋伏,一线部队马忠看出了当时的场面:第二天,潘璋又来挑战。黄忠奋然上马,战不数回,潘璋拖刀便走。黄忠纵马追之,追至三十里时,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把黄忠困在垓心。忽然狂风大作,黄忠急退时,山坡上的马忠部队出现,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就是马忠这一箭要了黄忠的命,是夜殒于御营。可知,马忠不但善出奇兵,指挥有方,而且箭法高超,一箭致命。
第三次,马忠是在刘备大胜东吴,关兴斩了东吴先锋潘璋之后。说关兴行无数里,忽听得人言马嘶,一彪来到,为首一将,乃潘璋部将马忠,马忠见关兴杀了主将潘璋,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马忠部下三百军并力上前,一声喊起,将关兴团团围住。关兴力孤势危,忽然见西北上一彪军出现,乃是张苞。马忠见此情景,引军后退。后与糜芳、傅士仁合军击退关兴和张苞。由此可以看出,面对武艺高于主将潘璋的强敌,马忠不惧不退,奋力交战,足以说明马忠武艺不凡,马忠部下三百军见主将战关兴不下,居然并力上前围住关兴,可见马忠深得人心,对军队训练有素,其部下凝聚力极强……
然而,《三国演义》中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号称识人。其实不然,孙权至少犯下了两种不可思议的用人错误:一是既便在鲁肃的强力推荐下,也不用名满天下但相貌丑陋的庞统;二是赏罚不分明,没有重用曾擒杀两员西蜀名将的偏将马忠。特别是,马忠的结局十分悲惨,这位曾生擒关羽、射死黄忠的东吴将军,屡立战功却没有被重用,最后还被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糜芳、傅士仁刺杀……这难道不令我们后人反思吗?古人云:“进贤兴功,以作邦国。”为什么从古到今,总有一些执政者、官员不讲原则呢?
建议:当今的官员要记住“量工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实现振兴民族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服务于民,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以上为网络引用的分割线-------------
马忠的资料没有想像的多,这是一个网络写手的文章,据说评论极佳,通篇看来,观点极佳。
个人点评:马忠“英雄”二字,我认为只不过是现在思考模式中胜负较量之后的英雄。三国故事,前人事,后人写。就拿生擒关羽来说,关羽是儒释道,三教精髓的人物,忠义智勇之士。马忠只是胜了一战,造成了人们偶像的殒命,人们痛恨马忠,就像痛恨无耻小人一样。春秋无义战,更何况军阀割据混战的三国哪?更哪里有真正的英雄。英雄都是被塑造的,英雄只是活在人们心中的。
马忠同学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捉关羽之时,云长已是突围而出,并且从荆州开始到麦城已经打了几天了,马忠同学以逸待劳,捉个徒步行走之人已经不难。而且云长在之前已经受伤(和徐晃PK的时候都力怯了,华佗那段大家都清楚吧) 黄忠中箭就更好说明了。黄忠1V4的同时,被马忠一冷箭射中,但是没有坠下马,说明力道不够,想当年老黄已有70多岁了。夏侯墩也是一悍将吧?武力应该不会差5虎将多少,还不是被一小小偏将射瞎眼睛。 所以综合来说。。马忠毕竟只是一个一般武将而已,然而做为杀了英雄的酱油,如果不成为英雄,那么,对于真正的英雄来说,死的更冤枉了,所以,马忠只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