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灵活,无须正襟危坐,点开手机,即可观看牛人们的线上大课。多数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恰恰帮助我们用多元视角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祝铭明,被称为“硅谷鬼才”,Rokid创始人兼CEO,他说,我们无须对未知的科技心生恐惧,AI并不可怕。
当AlphaGo战胜李世石,当一波又一波人工智能即将冲击低效劳动,仿佛人类的大多数将成为机器的替代品。人们心生恐惧,人人自危,特别是特斯拉驶上高速,飞向太空,驾驶员在未来将成为过气的马车夫。人们越来越依靠科技,离不开科技,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被驯化成科技的奴隶。
恐惧和无知密不可分。人类大脑被两套系统驾驭,系统1管直觉,系统2管理性。系统1无须学习,每个人天生具备,早已写入基因。当我们看到一张愤怒的脸,无须任何解释便清楚的知道他在生气。如果计算99999的二次方,每个人算上半天才能得到答案。这个问题,人工智能瞬间便可完成,而它要花一整天去分析理解一张正在愤怒的面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工智能在知识层面的学习能力远超人类,而要实现人的感性和直觉,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类的工种随着科技发展越分越细。汽车取代曾经的马车,未来无人驾驶将取代手动驾驶,科技发展在不断解放人的双手双脚。微信取代短信,微信视频实现可视化,几年前这些还无法想象。远离科技的普通人,难免对科技呈现出的场景产生未知的恐惧。当新技术被轻松驾驭,人工智能被多数人了解,恐惧感自然消失。人们已经爱上这些全新的科技,再也回不到从前,回不到“原始”生活状态,没有手机的年代。
制造恐惧的不是科技而是人,那些操控人工智能背后的人。他们的技术和认知让科幻成为现实,让机器为人类服务。这些机器背后的生产者,对这个世界具有绝对的破坏力。如果他们制造恐怖,必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令人恐惧的永远是人,而不是科技。科技是一种冷冰冰的存在,没有人的设计和指令它只是一堆废铁。一个好的科技产品,他的创造者一定是有温度的人。乔布斯创造了iPhone,而iPhone创造了“移动互联时代”,这种改变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乔布斯赋予冷冰冰的科技人性的温度,当我们拥有这样的科技产品,我们便拥有了一种未来的生活。科技让人类活在未来,让未来提前到来。
科技本身不会淘汰人,淘汰人的永远是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失去学习和拥抱新科技的能力才是最应恐惧的。科技难以驾驭,所以我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所有的科技都在不断让一个难被驾驭的技术变得简单易行,容易操控。这其中藏着巨大的商机,比如滴滴,美团,天猫、京东,他们都在解决人们的出行、购物和生活的不同场景。当商家消灭了人们一个又一个刚性需求,新的需求又会不断的冒出来。
科技让生活越来越便利,让个性越来越自由。自我价值和不断更新的科技一样,如果停滞不前,必然被更好、更理性和更优秀的“竞争者”所取代。没有任何一种科技是完美无缺的,但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场景,体现个人价值所在。没有人愿意被新科技抛弃,努力提升个人学习力,像驾驭新科技一样,驾驭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