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知己,我们不难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清风明月本无价,高山流水自有情。”历经了两千多年沧海桑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依然代代相传,它道尽了茫茫人海知音难寻的无奈,也道出了人们尽管知音难觅却依然满怀希冀的情怀。
人生难得一知己!
此刻,我还想和大家分享知己的另外一个含义。它依旧是难得而珍贵的,并且更需要一种境界。
孙子兵法中,所谓“知己”就是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认识自我是一道难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认识你自己。”他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在于其具有理性;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认识最高真理,达到灵魂上的至善。在我国,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大军事家的孙子则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传世。这些无不说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可以说,从古到今,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始终处于无尽的探索之中。“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一生会如何”,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苏格拉底去世已几千年了,但在现代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句话仍然为人类解决了许多难题。
认识你自己,更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只有当你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点,并扬长避短;只有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性格的缺陷时,你才会找到克服这些不足和缺陷的良方。认识自己,将使你能够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使你不断地提升自我以及超越自我。
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问题: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物的问题要求每个人要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和物质回报,既不奢求,也不放任;人与人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摆正位置,与别人和谐相处;人与自己的问题则是要求每个人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创造更高境界的自我。职场中有一定工作积累的人,在进行自我认知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倾向:一是自负,高估自己、低看他人,或者把复杂的外部环境简单化;二是自卑,因为年龄、收入、职位、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等等苦恼。两种倾向的共同根基在于自我诉求的满足程度。换句话说,人之所以自负,要么是其优先级的愿望或诉求有多半获得了满足,要么是自己某项愿望毫无折扣地得到满足;而人之所以自卑,情形则恰好相反。如果自负和自卑两种倾向的由来都以需求被满足与否来衡量。那衡量的标尺未免太单一,谁说你的需求就应该被满足?比如,当你的需求是超越自己的能力及奢望,或者你的需求对象是根本实现不了的妄想,再么你根本就没有恰当地传递出你的诉求,需求难以满足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忽然想起尼采的一句话:“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丢失。”希望我们都是尼采笔下聪明的人,如果那样,知己便不再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