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崇高,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似乎在听一首熟悉的老歌,没有含糊不清的哼哼呀呀,字字清晰地掠过耳迹。似乎对面坐着一个温婉清爽的女子,娓娓道来亲戚的一个故事,令人沉醉、振奋。
凯蒂、弗兰西出生贫穷,却富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受尽屈辱,却充满自己爱生活爱他人的品质。
知识改变命运
“妈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她的命运呢?”“就是读书写字,每天给孩子读一页。一天不落。莎士比亚是好书,还有一本是《圣经》。”在玛丽·罗姆利的影响下,以后的每一个夜晚,凯蒂用读书的方法哄孩子入睡。听着莎士比亚全集长大的弗兰西,开始自己去图书馆读书。文字丰盈着她幼小的心。读书使她忘了周围的冷眼欺辱,心里快乐着坚强着。书,让她知道,世界并不是布鲁克林的出租屋那么大,为她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另一扇门。
在我们物质生活充裕的现在,与故事相差一个多世纪,我们忽视了最根本最简单的改变命运的方法—知识。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某单位,因票务升级,售票员下岗。36岁的票务员失业了。面对镜头,他在诉说自己的悲苦:“我只会卖票,别的干不了,下岗了我该怎么生活?”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砖厂、煤窑的童工,因为贫穷早早辍学,被家长送出来打工。他们的未来,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因为没有知识,只能出卖苦力,只能游走在工地以及高危行业,直到干不动为止。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家族恶性循环于贫穷之中。
人们对公务员对医生等高收入行业的愤愤不平。大家只看到了他们如今的高收入,忽略了他们在入行以前一年一年的苦读,一次一次披荆斩棘的考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小时候在吃喝玩乐中快乐地成长,与在听书读书,探索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眼界、格局、结果怎会一样?弗兰西的成长再次证实了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助力人生
贫穷令凯蒂一家食不果腹,衣不得体。然而,并没有影响到她教育孩子成为一个高贵的人。当我读到弗兰西不喝咖啡,像一个有钱人一样,把咖啡倒在下水道。凯蒂没有指责:“如果她觉得倒了比喝了更值得的话,那也随她。”多么令人敬佩的母亲,体恤孩子残存的一点奢侈;尊重孩子仅有的一点任性。
所以贫穷并没有阻止弗兰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享受。“她拿着一本书,独自一人在家,看着树影摇曳,任下午时光流走……”
“是教育!对了,教育会让他们摆脱污浊肮脏的底层。”
虽然他们一家是靠霉面包过的。而“凯蒂做霉面包的能耐叫人叹为观止!”还能用霉面包做出很好吃的面包布丁,“其味美妙无穷”。满地鸡毛,却一路高歌。母亲对弗兰西的言传身教赋予她高贵而有趣的灵魂。
我们每天在为自己憔悴的面色、急匆匆的脚步,寻找理由。每天低着头皱着眉,总觉得屁股后面一堆需要做的事,总是挤不出时间从容优雅喝一杯辛巴克,品一壶正山小种,忘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小确幸。
弗兰西却告诉我们幸福就在眼前。“人们总以为幸福遥不可及,觉得幸福复杂、难得。不过,一些小事情就能让人感到幸福。比如下雨的时候有躲雨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时候喝一杯浓浓的、热热的咖啡。男人只要抽支烟就知足了。一个人的时候,捧着本书看也是幸福。和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这一切都能产生幸福。”
……
凯蒂给予了弗兰西坚强的品质,约翰尼给予了她美丽的想象力。而阅读与教育彻底改变了弗兰西的命运,使本来卑微的生命昂起高贵的头颅。
从弗兰西的身上,我们再次领悟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助力人生”这一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