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高校 第四部分|【番外】辩论社的情谊

九月的校园里,梧桐树叶开始泛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陈挺抱着几本厚重的法学教材,匆匆穿过校园中央的林荫道,大四的课程表比想象中还要紧凑。

"陈挺!这边!"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辩论社活动室方向传来。

陈挺转头,看见辩论社的现任社长叶情正朝他招手,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他调整方向走了过去。活动室里坐着一些辩论社成员,正围着副社长唐棠探讨着什么。推开门时,活动室里的讨论声戛然而止,七八个社团成员齐刷刷地看向他,脸上都带着和叶情相似的表情。

"你们在密谋什么?"陈挺挑眉问道,把教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那当然是……”唐棠举起食指,故弄玄虚地说道,“……给那些学长们一个惊喜!”

“惊喜?”

叶情关上门,压低声音说:"我们打算给陆远学长、汪雨学长他们办个毕业派对。"

陈挺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陆远,那个曾经带领辩论社拿下全省冠军的传奇社长,虽然已经毕业三个月,但依然经常在微信上关心社团的情况,甚至偶尔会远程指导他们的辩论策略。

"他们知道吗?"陈挺问道。

"当然不知道!"大二的学弟张明插话,"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惊喜。他们毕业时因为疫情,连像样的毕业典礼都没有。"

陈挺点点头,脑海中浮现出陆远那张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脸。即使在最激烈的辩论赛场上,陆远也从未失态,永远保持着那种从容不迫的气质。而私下里,他对社团成员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

"需要我做什么?"陈挺卷起袖子问道。

接下来的两周,辩论社成员们秘密筹备着这场迟来的毕业派对。陈挺负责联系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借口是社团需要一些往届比赛资料。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任何可能泄露计划的话题,但每次和陆远通话,都差点忍不住说漏嘴。

"陈挺,你最近声音怎么总是有点紧张?"上周的视频通话中,陆远敏锐地问道,镜片后的眼睛带着关切。

"啊,可能是大四了,压力有点大。"陈挺急忙掩饰,转移话题,"对了学长,你上次说的那个模拟法庭的建议真的很有用。"

陆远笑了笑,没有追问。他总是这样,能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但从不强行窥探。陈挺想起大一那年参加全国辩论赛前夜,因为紧张几乎失眠,是陆远陪他在校园里走了整整两小时,从辩论技巧聊到人生哲学,让他彻底放松下来。

派对当天,陈挺早早来到租用的校外餐厅帮忙布置。叶情、唐棠和张明正在挂横幅,上面写着"辩论社永远的家——毕业快乐"。

"陆远学长说他们六点到。"陈挺看了看手机,"还有一小时,来得及吗?"

"差不多了。"叶情擦了擦额头的汗,"蛋糕、礼物、视频都准备好了。对了,你要的相册我也带来了。"

陈挺接过那本厚厚的相册,翻开第一页,是陆远刚接手辩论社时的合影。那时的陆远还略显青涩,但眼神中已经透露出那种特有的沉稳。往后翻,有比赛胜利后的欢呼,有通宵备赛的疲惫,有毕业季的不舍。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回忆,陈挺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面孔。

五点五十分,所有准备工作完成。社团成员们关掉灯,屏息等待。陈挺站在窗边,透过窗帘缝隙观察外面的情况。

六点整,一辆出租车停在餐厅门口。先下车的是汪雨,他穿着利落的职业套装,头发也梳成了不同于以前的大背头,显得更加干练。接着是陆远,他依然穿着那件陈挺熟悉的浅蓝色衬衫,只是外面套了件西装外套,看起来已经适应了职场生活。后面跟着五六个同样已经毕业的社团成员。

"他们来了!"陈挺小声提醒,所有人立刻进入"埋伏"状态。

当陆远推开餐厅门的瞬间,灯光骤然亮起,二十多个现役辩论社成员齐声喊道:"毕业快乐!"

陆远明显愣住了,眼镜后的眼睛瞪大,随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汪雨的眼眶瞬间红了。其他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也纷纷露出惊喜的表情。

"你们这些家伙..."汪雨抹了抹眼角,声音有些哽咽。

陆远走向陈挺,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就像以前在社团时经常做的那样。"我就说你最近鬼鬼祟祟的。"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感动。

派对正式开始,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播放精心制作的回忆视频,笑声不断。陈挺注意到陆远虽然一直在和不同的人交谈,但目光时不时会落在他身上,带着那种熟悉的、导师般的关切。

"陈挺,过来。"陆远在蛋糕环节前向他招手。

陈挺走过去,陆远递给他一个信封。"本来打算过几天寄给你的,正好今天见面。"

陈挺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重庆检察院的实习推荐信,落款是陆远现在的上司。

"学长,这..."

"你不是一直对检察院业务感兴趣吗?我们所正好有个项目组缺人手。"陆远轻描淡写地说,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陈挺突然觉得喉咙发紧。即使毕业了,陆远依然记得他的职业规划,并且不遗余力地帮助他。这种被重视、被记住的感觉让他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谢谢学长。"他只能说出这三个字,但眼神里包含了更多。

陆远似乎理解他想表达的一切,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待会派对结束后,我们聊聊?"

陈挺用力点头。

派对持续到晚上九点,毕业生们一一告别。陆远留到了最后,帮他们收拾完场地后,对陈挺说:"走,去操场转转。"

初秋的夜晚,操场上三三两两散步的学生。陈挺和陆远找了张长椅坐下,远处图书馆的灯光像星辰一样闪烁。

"大四了,有什么打算?"陆远开门见山。

陈挺深吸一口气:"想先试试正衡律所,多积累些经验。学长推荐的检察院实习机会很不错,我可以借此多熟悉熟悉不同机构的形式"

陆远点点头:"职场和学校很不一样。辩论教会你如何思考,但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如何沟通和判断。"

夜风轻拂,陆远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就像以前指导他辩论时一样耐心。他分享了自己这三个月的职场经历,遇到的困难,学到的教训,毫无保留。

"学长,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陈挺突然问道,这个问题在他心里憋了很久。

陆远沉默了一会儿,望向远处的灯光。"因为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大一那年,我也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学长,他教会我的不仅是辩论技巧,更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转向陈挺,"这种传承,是我们辩论社最珍贵的财富。"

陈挺想起自己刚加入辩论社时,因为紧张在第一次社团辩论中表现不佳,是陆远在所有人离开后,留下来陪他复盘,一句一句教他如何组织论点。

"我会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的。"陈挺郑重地说。

陆远笑了:"我知道你会的。对了,这个给你。"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

陈挺打开,里面是一枚精致的领带夹,上面刻着辩论社的标志。

"我毕业时上任社长给我的,现在传给你。"陆远的声音里带着某种仪式感,"等你大四毕业时,可以再传给合适的人。"

陈挺小心地合上盒子,感觉手中沉甸甸的不只是金属的重量,更是一份责任和信任。

"对了,下周的模拟法庭,我看了你的辩词初稿。"陆远突然转换话题,"第三点的论证可以再加强一些..."

就这样,在星空下的长椅上,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角色——导师和学生。陆远细致地分析着陈挺准备的辩词,提出修改建议,就像过去三年里无数次做过的那样。

陈挺突然意识到,有些人即使离开了校园,依然会在你的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陆远对他而言,已经超越了学长的身份,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良师益友。

回宿舍的路上,陈挺收到陆远发来的微信:"可以考虑一下重庆检察院的实习,地址我发你了。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

陈挺回复了一个"谢谢学长",然后犹豫片刻,又加了一句:"真的很幸运能遇见你。"

手机很快亮起,陆远的回复简单却温暖:"我也是。加油,未来的大律师。"

陈挺站在宿舍楼下,抬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这份珍贵情谊的感激。他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些人和一些精神,会像北极星一样,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校内期间,陈挺一直保持着与校外辩论社成员的联系。尤其是陆远,两人经常在课余和工作空闲时间进行生活交流,互相诉说着趣事。陆远时不时在法律方面给予陈挺细心的指导,照亮了陈挺前行的道路。对陈挺来说,陆远无疑是他在大学时最为尊重敬佩的学长——这一点,直到在他毕业的那一刻,都从未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