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在后港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组织下,有幸前往乐平市第一小学观摩了6位老师的数学优质课。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谈一谈我的个人感受。
六人六色,虽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开放交流的平台上各展异彩,但是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却有着同样的着眼点。
[if !supportLists]1、[endif]精彩的导入,寓教于乐,身临其境
导入是教学环节重要的一环,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效的衔接知识点,巧妙的进入课题。方法多样,每一位老师的导入犹如量体裁衣一般“合生”。一小章老师运用复习导入,带领学生回顾有关长度的单位,巧妙地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运用知识的迁移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千米”的重要性;七小的、四小的周老师运用了游戏导入的方法,记忆大比拼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重复的奥妙以及激发学生探索到底谁记忆力好的求知欲望,顺利引出“平均数”,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十五小的黄老师通过谜语导入的方法有效引出“分”字,知识点也就不言而喻了;十二小的柴老师和一小的老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观察物体的特点。这让我不由反观自身,是否结合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呢?
[if !supportLists]2、[endif]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而又艰涩的,只有融入生活才觉得数学变得鲜活而又具体,贴近学生,换句话说“变得有人间烟火气”了,而不是难以触摸。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小章老师教授“一千米有多长”时,为了让学生对一千米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出示了从乐平一小到乐平第一中学的距离为6000米,从学生熟悉的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程为着力点,学生能清楚地感知千米有多长,明白到更远的距离要用“千米”做单位;四小的章老师在教授平均数时,新授环节结束后,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均数?”,不仅快速地了解了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以及掌握程度,而且在一问一答中发展了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能力。
3、组织活动,动手动脑勤思考
数学活动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自身在日常教学中很难深谙其道,不得其法,往往造成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走马观花过一过,活动一结束,学生就懵圈,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在今天的观摩课中,从各位老师的数学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一千米有多长之前我也上过,认为实施起来很难,课堂纪律也很难保证,但章老师的课组织有序,活动有效,其他老师也是如此。发现要想使活动有效:活动要求要明确、教具准备要完善、教学用语要既简明扼要又得有引导性、分工要明确、关注学生做好预设、机智抓住学生生成等等,这些都考验教师的扎实的基本功,在今后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多学习,多实践。
4、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
观摩了6堂课,发现精彩的课堂往往来自一个小细节,但我知道这个细节绝不是偶然,一堂课每个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它定是千般思量,万般打磨才会出现在这个课堂上。数学教学可以借鉴,但要渗透教参,不能照本宣科,有的老师是按照教参上的来,课堂目标是达到了,但有些环节就不免有些瑕疵。例如一小的老师认识角一课,通过让学生折圆片上的角认识角的特征,导致学生一直纠结圆片上的弧线,说有3个角,教师也没有做好预设没有及时解决问题,那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角的特征是否有说服力?一直到最后老师也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若一开始用特征明显的物体带领学生明确角的特征再开展圆片活动,是否会更好呢?但有的老师独具匠心既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做出创新又能结合生活实际简单明了,一举多得。例如周老师出示女性平均寿命79.43后,问“认识的一个老太太今年活到78岁,看到这个数据后很忧愁,你想对她说什么?”当时学生的回答既有趣又正确,课堂气氛瞬时提升,同时也发现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深入了,比平平出示数据要有效得多。这个环节看似平淡,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材,才可有此巧问,有了问还得预设学生的答案,若不行,就要发挥教学机智解决问题,那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
5、幽默风趣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40分钟高度集中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那就非常考验教师了。日常教学自身重复性语言过多,无效性提问过多,课堂沉闷无趣。通过观摩课发现,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用语要谨慎,幽默风趣很必要,有的老师语言魅力,有的老师可以巧妙借用教学用具以及多媒体让课堂鲜活起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凸显教师的魅力,章老师在课堂练习讲到桥的单位时,部分学生写了千米,我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发现仅仅用语言是无法让学生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的,章老师则出示港珠澳大桥的数据,既拓展了知识又解决了问题。还出示地理图片中长江和黄河的数据帮助学生学习;柴老师在讲述看一看时引用《题西林壁》诗句配上图片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不局限课本,用多种方法多中途径帮助学习,还能科普知识,想不学习也难吧?
6、简明扼要的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观摩课上每位老师的板书都非常有序,一眼就能明白一堂课的重难点。七小的和黄老师板书内容较少,且浮于表面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导致课堂小结部分学生难以组织语言,也警醒了我板书的重要性。
一天的时间在6位老师优秀地课堂展示中闪瞬即逝。他们扎实的基本功、风趣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对学生生成的把握,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等等都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差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背后付出的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