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有了放假的感觉,除了时间的宽松,行动的慵懒,心也真正的开始闲了。记得放假前与同事打趣:“放假了,突然闲下来,会不会心慌啊?”事实证明,心,慌不慌,要看自己能不能放得下?坦白讲,一直渴望能够闲下来多一些思考,把力不从心的事情做到极致。睡了一天两夜,终于在今晨开始复活啦。我的复活,也代表着要开始折腾那群小不点们了。
打开班级群,浏览了英语趣配音和百词斩打卡。真是好乖啊,一个个配音数量足,内容优。打开电脑,把脑海中早就设定好的语文学科内容梳理出来,发在群里,与大家互动。尝试性建议孩子们开设简书把日记编辑发表,方便留存,并把我的简书名片推荐给大家,起到互相影响得作用。不一会,就接二连三的收到了好友的添加,看来行动的小伙伴还挺多的。下午三点,第一篇简书日记在群里诞生了,祁筠博一个帅帅的,话不多的大男孩。随即,我用“心动不如行动”一言点赞。紧接佳星、研宇、钰昊、懿轩、一铭、晨烨、鹤扬、义康纷纷发来自己的成果。仔细阅读所述内容,坦白讲,不如平日作文写得好,但对于此刻已经没那么重要。当新鲜事物来临的时候,心中不免会诸多设限,停留在心里的盘旋与脑海中的思虑会大大消耗那股涌上来的冲劲。做,就是最客观的结果。
晚上静坐梳理,计划带着孩子们每天做点背诵,设计了“进度计划表”。对,就是“计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先行了成了思考方式。慢慢的,凡事先做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心里也变得更加稳当,条理也自然清晰了许多。
把课本从头翻阅,记录所需页码,不时还能背诵几篇,心中窃喜——不枉曾经教过两遍。整理完毕,打开“荔枝”做录音准备。希望能把范读录出来,一则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二则也是个示范。上次用“荔枝”已经是三年前了,里面竟然还留存着之前的述职录音与演讲音频。听来,不免有些小激动。
翻来覆去录了好多遍,都不觉满意。一丝放弃的念头促使我开始百度网上的范读,用来替代。与此同时,心里的两个小人也开始打架,各执一词,正念的小人一问:“你做这个事情的目的还记得吗?”瞬间打败了另一个,马上断掉百度之念。这样岂不是考试作弊的性质,不可取。
从头再来,不给自己纠结与徘徊的时间,就是“做”。很快,第一课完成了,仔细核对一遍,没有错音,算过关。紧接着两课也还算顺利。或许,与大师相较,差距甚大,敢于面对差距,立于人前也算是勇气可嘉,自我嘉奖。
人是思考型动物,有时,思考先于行动,也局限了行动。行动是客观的结果,思考只是缥缈的未知。如果能将所思所想付诸于行动,或许就是另一番天地。当你想不明白,看不透彻,不敢尝试的时候,就先放下思考,做一做,或许一切顾虑就烟消云散。做与思,思与做是命运共同体。孔子在《论语》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