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武志红老师的《英雄之旅》很受启发,想到了曾国藩的英雄之路,也回顾自己的这两年来的成长,很庆幸在对的时间,了解到这个观点,让我看到了眼前的光亮。
什么是英雄之旅?
所谓“英雄之旅”,最初由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提出,它指,“这是人在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拥抱了内在黑暗后,达成的一种状态”。我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从“初心—磨练—成为自己”的迭代历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都有自己的磁场,如果你被别人看见,你的能量就被点亮;如果没有被看见,你仍然沉寂无声。而当你有意识的选择被点亮,有感知的去生长,去实现自己的时候,你的能量就越来越强,光芒越闪越亮。要知道,这个历程的非常不易,如007中的每一位战友,为了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大家约定要坚持7年如一日般写作,坚持7年如一日般守着初心,向前走。
英雄之旅的阶段
武志红老师引用了尼采的比喻,把英雄之旅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花园时代,沙漠中的骆驼时代,狮子时代。
花园时代
好比孩童时代,我们生活在父母搭建的美好花园里,充分吸收着阳光美好。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正值,坚韧,勤奋是普世的美德,而投机取巧,左右逢源有悖于真善美的;孩子般的我们,也依照这样的价值关和理念,用最真诚的一面善待这个世界,毫无保留的向外界敞开自己的心。
但此时的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是把花园灌输给我们的理念反射到了外界;好比镜子,只是把吸收到的阳光反射出去一样。
沙漠骆驼时代
当真善美的你收到外界的真实反馈时,渐渐发现原来世界并不那么温馨,那些被奉为高尚的处事规则现实生活中也并不适用,你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屡挫屡败。此时的你如同行走在沙漠中忍辱负重的骆驼,在怀疑,失望,恐惧中寻找什么才是真正的处世规则。在历经万难会后,你终于发现,当你看到自己的痛苦后,才能认识到别人的痛苦,当触碰到别人的黑暗,才能容纳别人的黑暗。你意识到,真正让自己挫败,恐惧的根源其实来自自己。这个阶段就是认识人性,深入了解自己的阶段。
狮子时代
此时,你在和真实的世界较量,终于拿出真实的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找到了处世方法,开始有力量的活着。正如文中所说,”英雄之旅不似一颗小树拼命长成正能量满满的大树,而是同时也深入黑暗汲取能量的大树,树冠伸向明亮的天空,树根则扎向黑暗的大地”。
这个从花园—沙漠骆驼—狮子的英雄历程,使我想到了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的祖辈以务农为主,年幼时,生活较为宽裕,28岁中进士,少年得志。然后开始十年的官涯生活,从普通的翰林,一直做到吏部侍郎,这一切顺风顺水,青云直上。他从小受儒家教育,一直奉行只要在上者仁义,感化下面的人,下面的每一个人就恪守自己的本分,那么世界就会变成朗朗乾坤。在他的青年时代,他一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用这种方式要求他的同僚,甚至皇帝,却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最大的挫折,表现在在他初建湘军之时。他想和湖南的绿营军一起训练,屡遭排斥,愤懑之下,直接上报皇帝,查办了当时的将领,不料反而激怒了更多的矛盾,被迫离开湖南。而后辗转江西又与士兵,将领,当地官员闹不和,遭排挤,重蹈覆辙,拳拳爱国之心,一心只为对抗太平天国加强战斗的豪情,被摔的粉碎,此时他真的非常难熬。他当时写过一封书信中,有这样一句名言“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一个坚持自己道德标准的人,自己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磕得粉碎,而且还得不到皇帝的原谅和支持。
后来,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就是在这两年时间,读了很多老庄的书,心态渐渐平复,这个时候再看别人,总能从别人身上看到很多很多的长处,突然觉得自己百无一能,这两年的潜心静养,让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再次复出时,他已然不在那么刚烈,君臣之间也学会了斡旋,变得更加地柔软,能长袖善舞了,同僚之间也放下身段,多了些人情世故:譬如收礼他会收,但只收分量最小,最便宜的;幕僚贪污腐败时,他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过去了。
此时你是不是认为,曾国藩,这个曾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今,却和光同尘,变成一个市侩,没有理想的人了么?其实,不是的,他已经修炼成了狮子。
圣贤和君子固然值得尊敬,但是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未必好。因为他的道德标准太高了,光芒万丈,以至于周围的普通人、俗人在这种光芒的照耀下自惭形秽,只能离你远远的。一个人做事,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帮助你。所谓“泰山不辞细土,方能成其大”。你得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做成一番事业,曾国藩所实践的,其实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
回顾这两年来,我在思想和心境上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似乎也经历了花园—骆驼般的磨练,从刚出校园的碰壁,消沉的愣头青,到现在认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个过程确实难熬又负重,听完这篇文章,回想之前那段郁郁愤懑的历程,我意识到,这个阶段其实也是我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必经阶段,等真正了解自己时,就能成为一头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