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道凡
01
最近看了一档网综,蔡康永主持的《你说的都对》,节目形式很新颖,主持人每期与六位“各领域的知识大神们一起讨论一个话题,碰撞思维、大开脑洞。
在一期以“拖延不是病”为主题的头脑风暴中,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从“远古基因”以及“强迫症”的角度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拖延不是病,不拖延的人才有病。
这个观点似乎触碰到了我们的痛点,让屏幕前的观众大为欣慰,纷纷刷起弹幕,为大神打call,当期节目点击率爆涨。
这个给拖延症的解释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因此赢得了大家的欢心,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拖延过。
现在的人十个中起码有九个都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比如什么一个月后的考试,却总在考试前几天开始复习,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即便再十万火急的事情,我们也常常能拖到Deadline截止前才开始动手。
拖延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02
我们其实不是不知道准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对劲,而是身陷一种习惯性的逃避行为当中,不敢去真正面对问题。
网上有许多对拖延症的解释。仔细归纳,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原因
爱拖延是因为刺激不够
我刚毕业第一份工作时,那时的我还没从大学生活中适应过来,早上很喜欢睡懒觉,怎么改也改不过来。
公司9点上班,我经常是在打卡时间截止前才匆匆赶到办公室,甚是“准时”。所以每天早上我都打不起精神,原因很简单,因为10分钟前我还趟在公司宿舍的床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每天都把闹钟时间定的很早,可丝毫没有作用,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都是这样的。
清晨,闹钟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的原先订的计划,同时却在享受着被窝的温暖,一边在不断的提醒自己“该起床了”,一边又在不断的给自己赖床找各种借口“再眯一小会就好”,“反正时间还早”。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睡了五分钟,十分钟……
这种状况直到当月发工资时,看着自己那可怜的工资时,才得以改变。原因很简单,心疼啊!本就不高的工资因为迟到就扣了大几百,自那之后,我才慢慢的改了过来。
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拖延对自身造成了很大伤害时,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改变。
于是我渐渐明白,爱拖延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也许是因为刺激不够。
03
爱拖延是因为动力不足
我小时候拖延症很严重,每天放学回家玩够了再写作业,头天晚上写不完,第二天早上起来写,周末的作业周日晚上写。有时为了应付老师,想尽办法漏字少写,要么匆匆忙忙,以致于作业完成的没有质量。
为了让我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我爸一开始经常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可也就只见效一会儿。过后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后来看我很喜欢玩玩具,每次都吵着让我爸买,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他和我做了一个约定说:以后便不给我买玩具了,但是只要我以后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个月都会得到一些零花钱,每次考试达到一定名次,也会有一定的奖励,所有零花钱让我自己支配。
这个约定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为了得到那些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最潮的模型,我很快改正了不好的习惯。这也使得我最终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会得过且过,觉得动力不足;
爱拖延也许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或许是因为没有目标,动力不足。
04
有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愿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梦想”这个词,给人感觉很大又很飘渺。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词缩小一个维度,切分来看,梦想就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
目标放大来看,就是梦想;梦想缩小来说,就是目标。
然而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目标的,更不谈什么梦想,我们经常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但是对于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俗话说得好,拖延不是病,拖久了要人命。当“随便啊”“要不明天再说”这些话我们经常挂在口边时。久而久之,做事拖延就形成了习惯。于是我们变得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我们都拖延知道拖延是件可耻的事情不是很好,可当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毛病以后,它便不再成为毛病了,反而成了一种默契。这样一来便显得那些从不拖延的人非常奇怪,因为他们总是有着自己的步伐,有着自己的目标。
于是我们要么捧高这些人,当他们成功了,我们便把他们捧上神坛,让人景仰。还自我安慰着,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的,他们不是一般人。
要么把这些人踩的很低,当他们还在努力时,我们便排挤他们,说这样的人有“强迫症”,这样的人有病。
如果真的不拖延才是有病的话,我只想说,我好想得病。
最近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很火,个人很喜欢里面一句台词:芳华不灭,抱负不死,不羁前行,无问西东。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的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