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原计划登顶泰山,但因中途意外,临时改变计划。
第一天游重庆,去了解放碑,洪崖洞。
第一次体验鱼疗,第一次采耳,吃苕皮,吃宜宾燃面,但唯独没有吃上重庆火锅,算是一点遗憾。
第二天到成都,打卡杜甫草堂,春熙路,太古里,IFS金融中心,宽窄巷子,天府广场。一路拍视频,发抖音,不亦乐乎。
四川古称“蜀”,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名人故居,游玩景点,数不胜数,剑门关,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青城山等等。
第三天原计划和同事一起去爬青城山,但后来他说自己要回去了,于是就只剩下我一个人。
做好独自爬山的准备,没想到在成都读书的同学看到我发的抖音,发消息联系我,我们无缝衔接,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
制定好出行计划,开始抢票、赶车,第二天在犀浦火车站汇合。
我早到,买了早点,在候车厅等他。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和我一般高的同学,现在已经是一米八的大高个,我们在一起,我都要抬头才能和他交流,早不似当年模样。
看到他时,这个家伙手里拿把伞,再无其它。穿着运动鞋,黑色裤子,花白色短袖,头上留着长发,应该是染烫过,妥妥的大学生模样。
我朝他挥手,他望着我笑,我递给他一个手抓饼,一杯豆浆,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
上了火车,走了一路,聊了一路。在火车上经过都江堰,意境开阔,随手拍了两张照片,半个小时后到达青城山站。
出站后第一眼便看到“去青城山后山大巴车票购买处”的字样。
提前大概做了攻略,爬的就是后山。没有犹豫,买了两张车票,坐上了一辆七座的不记得什么牌子的汽车。
听司机说原本只需半个小时便可到达山脚下,但由于五一人多,路上堵车严重,所以我们在路上用了近两个小时。
快到山脚下时,看到一个男生带着三个女生,我们走一段,停下,被他们追上;又走一段,停下,又被他们追上,最后我都没注意是我们先到,还是他们先到。
我本想下车走路,但司机师傅担心我们找不到爬山入口,要拉我们去坐摆渡车,而且坐摆渡车的车票也包含在接送我们上下山的汽车车票内,无奈只能坐在车里慢慢移动。
到了青城山后山脚下,已是中午12点多,正是饭点。各种菜馆一排并开,都在问:“帅哥,要不要吃饭。”
早上吃得少,这会儿确实饿了,我们随意走进一家菜馆,点了三个菜,皆荤,量足,然价格亦不菲,二百多大洋。
吃饱喝足,出了店门,顺手买了两根竹杖, 1根5块。
找到拉我们上山的司机,他带我们认识了开摆渡车的师傅。
上了车,大约十分钟左右,抵达登山入口处。
许久未回归自然,整日被工作缠绕,下了车,向前没走多远,眼前是山清水秀,听到水声潺潺,这一刻心情愉悦,舒适极了。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刚好用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只是天公不作美,阴沉着脸,利于爬山,不利于观景。
开始爬山是下午一点多,道路平坦,青石铺地,毫无难度,越走越兴奋。高山流水,相伴左右,游人络绎不绝。沿途有小吃零食可供补充能量。
两个小时后,我们身边的游客已寥寥无几,人越走越少。
3个多小时后到达白云寺,可以坐索道。但有鉴于此,爬山就显得过于简单轻松,体验感不强,所以我们坚持步行。
中途遇到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脚步轻盈,走的飞快,身后的父母都追不上她。
“小朋友,你可太厉害了”。人家不理我,被我这么一夸,反而更加神气。
彼时天空中开始小雨不断,头发已被打湿。从身边经过的游客中,有撑伞的,有穿雨衣的,还有既没撑伞也不穿雨衣的。
虽然包里背着伞,但我们都没用,只顾赶路。
上了白云寺,向前再走300米,有一个亭子,这里便是大多数人的终点,他们不再继续向前,上个卫生间,吃点小吃,补充一下能量。还有人在排队买纪念“金牌”,戴在脖子上,证明自己来过,而后慢慢下山。
此刻,我意犹未尽,虽然有点累,但也不那么累,总感觉还没结束。
在亭子里找个地方坐下,抬头看见几个字,上面写着 “此处为景区终点”,我指给朋友看。
旁边一位大哥说:“这儿不是终点,往前还有,大概还要一个小时”。
说实话,在听到还能向前时,我是开心的。但想到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要走,心里却产生了一丝退却,应该是歇了一会儿的原因,腿脚有些不听使唤。
看看时间,尚且充足,我们用眼神交流,决定继续向前。
出了白云寺,雨还在下。最后一站路不好走,先是泥泞,后是石子,路上还流着下雨冲刷的浑水,不过却也别有一番感受。
真正体验了一把苏东坡的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了路,不再感到疲惫,走一会儿跑一会儿。路上遇到载客的皮卡车,在泥泞的山路上行驶,溅起雨水砂石。速度之快,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因为雨天路滑,不好刹车,借惯性行驶。老远的听见鸣笛声,我们就赶紧靠边停下。看着它从身边疾驰而过,让人胆战心惊,也让我想起周杰伦出演的 《秋名山车神》。
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到达不是终点的终点,泥泞路结束。
路中间竖起一块人工石和砖头砌成的碑,上书“南天”,随机找了一名游客帮我们拍了张照片。
碑旁有一小路,水泥台阶。台阶两旁的松树郁郁葱葱,我问身边的一位老人:“这里上去是哪里?”
老人回答:“这里上去啥也没有,还要走一个小时。”
看看时间,我们望向彼此,相视一笑:“冲”。继续前行。
途中遇到三两游客,我问:“还有多久到终点?”
一人回答:“不知道,我们没走到就返回了”。
此时雾气蒙蒙,四周一片寂静,路上就剩我俩。一边淋雨,一边出汗,大步向前,精神十足。
终于柳暗花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寺庙。
我们居高临下,在寺庙外的台阶上站定几秒,以为没人。忽从侧屋走出一位老人,对着我们说道:“来了就下来看看”。
老人衣着朴素,面容慈祥,看着清闲自在。走到后院,老人要我们烧柱香,被我拒绝了。
“我们信仰共产主义,相信马克思,相信科学”。老人会心一笑,转身走进屋内。
从庙前走到庙后,雾气缭绕,树木葱葱,拍了几张照片。
临走时又去屋内和老人聊了会天:“师傅,你住这里有多少年了?”
“十多年了。”
“那你在这里吃的咋来哩。”
“有隐士送上来。”
“哦”。
……
朝屋内扫视一周,生着柴火,开着电视,案几摆设,朴素干净,一尘不染。
临出门时我说:“师傅,我们走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出了寺门,便只剩返程。
原计划到了白云寺,从另一条路下去,而后坐索道下山,这样节省时间,但终因游客太多而未能按计划行事。
不过两个大小伙在一块,体力上自然不用发愁。
除了在沿路几个景点打卡拍照外,全程没有停歇,一路狂奔,追赶超越,越走路越好走。
下山时遇到三个女生,在身后追着我们跑,他们家就在剑门关,一起聊天时还邀请我们以后有时间去剑门关打卡游玩。
下午六点多回到起点,泰安古寺的上山入口处,未吃东西。
七点多坐上返回火车站的大巴,青城山后山,一日游结束。
八点多到火车站,进了候车厅,给手机充满电。
九点多返回犀浦,后又坐地铁到达好友学校附近。原计划小酌一杯,但由于时间太晚,翌日又要赶路,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
找了一家面馆,每个人点了一碗牛肉面,喝一碗面汤,吃饱喝足。
从饭店出来,他陪我走到酒店门口,我们分别,我去酒店,他回学校。
第四天,乘坐高铁返回,至此,五一结束。本以为我会相安无事,但回来两天后,爬山后遗症还是犯了。
后劲发作,两条腿开始酸疼发软。左脚之前打球崴过两次,上山之前虽然打了绷带,但也肉眼可见的肿胀,隐隐作痛。
都说旅行是一场修行,累并快乐着,在旅行中愉悦心情,增长见识,也寻找自己。
谁知道呢!
回来后我发朋友圈,配了一句“问道青城山”,外加几张照片。下一句是“拜水都江堰”,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有机会再去再发。
同学发“竹杖踏泥泞,问道青城山”,和我一样配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