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六模块学习心得

      教学必须让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也就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实施教学活动。课堂上的学习,在刚开始学生是需要引导的,慢慢的教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在经由不断练习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教学形态的转换也是如此,初期教师的主导性强,搭建的脚手架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复杂度较低,着重在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习惯。随着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习惯和同伴互动交流,再逐步将交付任务的难度提高,促成同伴间更紧密的合作,使学生参与、掌握甚至能够主导课堂的进行,教师则逐渐转型成教练,拟定学习目标,知道学习方法,过程中只要从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指出他们的错误提示,可以精进之处。这样的转变,就是让教师角色从站在讲台上谆谆教诲,转型为从旁辅导。

      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课堂转型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堂、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和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堂。

      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堂。教师依照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通过提问与学生反馈,可实时获得数据进行决策,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与速度。通过使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实时汇集与分析学生想法,结合教学策略,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针对性的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教师给予小组一个问题,团队成员通过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针对重要概念深入对话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概念,初期可以由老师讲述,慢慢的转成由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建立。

      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堂。这对学生自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设计难度较高的任务,学生必须具备完整的基本概念,因此,教师要设计好任务。

      教师善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设备,有助于减少转型期的阵痛。而学生中心的课堂,除了时间分布上教师讲述的比重必须越来越低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养成足够的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习惯。唯有彻底转变课堂形态,让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