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想要给文章配一张图,在度娘那里搜索杀人时,出现的血腥图片,不禁使我恐惧与恶心。肉体上的残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视觉不适,从而引发内心的难受。而有时,常常是直达内心的残暴,让人内心受伤,而这种伤害往往更加不可修复。
犹记得上一次中期培训大家在做分享的时候,一位队友在做分享的时候,谈到自己的时候,忍不住哭了,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酷酷的人,但是那一刻他“转身”注视了真实的自己,也许没有那么酷,看到内心的脆弱,想要变得强大。
那一刻世界安静,每一个像是在静听自己的声音。
有人说这是几个月来教学的崩溃。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自我探索。那里并不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教室里坐着十几个人,虽然每一个人我们都认识,但是并不了解,对于一次深层暴露来说,那一定是不安全的,逐渐开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种建立信任的过程。对于我的队友来说,我想这就是成长、改变的开始吧。
面对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面对之后,要承认一些东西,试图和解,试图改变。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或大或小的伤害。因为没有哪一种教育是完美的,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只要是以“爱”的名义,一定带有些许伤害,也是因为爱没有完美的。
在养育过程中,他们以自我认知中所认识的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些成了一种创伤,有些孩子在自我长大的过程中,接受并理解宽恕了这种爱,自然释放并愈合了自己身上的伤痛,于是改变开始了。而不幸的是,有些儿童时期所经历的伤痛,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和自己和解,和自己的父母和解,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心理弹性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本身是不具备自我复合能力的。
面对童年,开心难过并存,面对过去,伤害成长并存,面对自己,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当下的行为为何会是这样,是否和过去某一些经历有关,为何面对一些事情,每一个人做出的反应不一样,是否和过去的经历有关?
当我在探寻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的时候,总是喜欢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我的父母对我的教养方式,回忆当我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给与我怎样的反馈。怕狗是因为被吓到过,于是我开始逐渐克服自己的恐惧,也渐渐和内心的恐惧和解,比如洗澡的时候让水适当的流过自己的眼睛,而不会紧张的不敢呼吸,诸如此类。
有些事情与过去弱小的自己和解,有些东西和父母和解,不怪不怨,自我开始改变。有些东西却也久久没有办法释怀······
童年教养方式的重要性,在看各类新闻中就能发现,家庭教育中经常情绪化解决问题熏陶出来的孩子也在面对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大哭或者打闹;在家中,当孩子想要需要某一种东西得不到的时候,只要一哭就能够被满足,那么在外面遇到事情,无法解决时也只是哭,企图能够解决问题;家庭中凡事都大人包办的孩子,不但表达能力欠缺,处理问题胆怯,甚至于人际交往也很差,不会和其他人交往。
来支教期间,我听到有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学习不好,学不会东西的反应是:“大学生还给我打工呢,学习有什么用呢?”而另一方家长对此的态度就是推卸责任,他说“现在学不会也没事儿,自然而然就会了。”
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听过狼孩的故事,或许有这样想法的人,自己除了气愤,好像也没办法就只用一句“眼界狭隘,认知受限,愚昧无知”来回答。
我可能没有办法做那样一个能够默默燃烧自己,默默奉献自己,废寝忘食的老师,不会因为学生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不会因为学生透支自己的精力,不想要在学生身上寻求微弱的成就感。
但是但凡做了这个事情,我自然还是想要能够尽我最大的力量给予现在我的学生最好的东西。
在我的眼里,学校教育本是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的,为未来社会培养有用的人的,学校教育永远没办法填补空虚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永远没办法充当家庭教育,而老师,不可能是学生的“父母”,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永远是父母,而这个教师的影响使时时刻刻的,无处不在的。
而教师只能充当接受教育这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个短暂的陪伴者,引路者,也许在某一个时间,某一刻改变了那样一个学生,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做着本职的工作,坚持着教育,也许某一个学生能在未来某一时刻回想到自己的老师,但大多数时候身上的印记更多的是父母带来的。
在我们观看一些犯罪片,阅读一些犯罪资料的时候,强奸犯往往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或许是家里有不尊重异性的父母,或许曾在童年时遭受过父母的伤害,暴力者往往也在童年的时候目睹过家庭暴力犯罪,而这种事情在本应该安全的环境里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冷漠的杀人犯也往往有一个没有得到关注,没有爱的童年。
没有爱的童年,没有得到关注的童年,提到此,我第一反应是那些留守儿童。依旧记得大学老师在讲异常心理学的时候,说到一句话“中国犯罪率在一次爆发的时候,是当下广大留守儿童群体长大的时候。”
并非对留守儿童的歧视,更多的是同情,留守儿童是社会上最容易受伤的群体之一,他们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亲在身边陪伴,爷爷奶奶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隔代交流,让他们得不到更好的教育。他们的玩伴普遍是同村的留守儿童,还有小猫小狗。心灵长时间得不到慰籍,这会让他们容易性格孤僻,容易生气。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例中,查阅其童年经历时,常出现“留守儿童”的字眼。
没有人不需要爱。没有被爱过的人也不会爱。
也没有人可以在不接受任何教育的情况下,顺利健康的成长,自学成才也有建立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就好像没有听过人类语言的狼孩,没人和人沟通过的孩子,从小处在“无声”的环境中,没办法自学人类语言。错过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弥补也就变得事倍功半了。
现在一年级语文考试只能考7分的孩子,排除有另一方面能力的天才性可能,我实在是没办法预测说,在依旧不学习不努力,不教不练的基础上,未来语文可以考到90分,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爬,不会爬就会走,不会走就会跑。就算是不谈论分数,当下社会,认字学习,一定是最基础的了。不会拼音,不识字,不读书,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技能可以让一个人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而不讨论具体的机械技能。
后来和班主任讨论的时候,班主任说这个孩子的数学也开始不是很好了,理解不了题意。
朋友和我开玩笑“你看,数学没考好,还是你语文的错,理解能力差啊。”
是啊,7分的语文,90的数学,随着时间发展,不识字不阅读不理解话语,90分的数学也可能不保。分数不是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但是却是量化了的,相对直观的反映一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标准。
当我在当了老师之后,我试图去理解一个老师为何要放弃一个学生。在大班教学中,如何让一名老师应付所有的学生,不但能够兼顾学习超前的学生,还要时不时拉一把后进生,就算是不考虑教育教学进程推进,也没有办法仅仅通过一两节课的时间让什么都不会的人突飞猛进,更何况课堂之外的时间学生只是拿来游戏,甚至连作业都不写呢?
我,还是在每天批改作业的气氛中,努力在崩溃的边缘宽慰自己,做好你自己的,拯救一下孩子。
不想要成为一个杀手,起码对得起自己。
教学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事情都在逐渐放大我内心的邪恶,也击溃我仅有的善良,可我还是不想当一个杀手。
作为一名专业是心理学的老师来说,我所知道的专业知识也相对充实,加之每天看一些关于教育的文章,多少学习了,但还是没有办法在一些情境下控制住自己,不大声对孩子说话,不大声训斥孩子,不因为没有做作业而生气,不因为没带课本生气。
曾经也在发怒的边缘劝住了自己,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次爆发。孩子还小,脆弱的心灵经受不住我的“咆哮”。
只是,我真的不想要当一个杀手。
在家庭里得不到的教育,学校没有办法保证就能够补充,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完美的学校教育。
孩子身上多少反应着家庭的痕迹,我自然知道自己20多岁,接受教育的这几年不是一个聪颖之人,但也听从老师的语重心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考上一所还算拿得出手的本科学校,而这些年的成果,自然少不了父母家人对我的语重心长,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人学问皆是如此,既不是聪明人,但也感谢自己的努力,老师父母的教导。如今在走向一个独立人格的路上努力着思考着。
如今,我走向这条育人之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做杀人之人,不做杀人之事,却又时时刻刻上演着内心的咆哮与崩溃,看杀人之事千篇一律,杀人之人狂妄自傲。
生而不养最可恶,养而不教为杀人。
在教学这条路上,让我又一次思考生养孩子这件事情,虽说没有成家立业,也无需考虑生养,却已经开始恐惧。我不知道生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但是每月一次的痛经也了解一二,不知道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有多么艰辛,合格的父母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不伤害,不耽误,不畏惧。
将伤害降到最低,不以爱的名义犯罪,不以爱的方式绑架,用力爱,化解悲伤。
或许情绪过于悲观,蔓延至此,产生极端,却是那些最脆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