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第二章:征服世界之再争汗位
艺凡:接前文,蒙古在欧洲撤军了,是因为窝阔台去世了。
易中天:他死了之后,帝国的汗位第二次空缺。
艺凡:那谁来补了?
易中天:最希望填补空白的是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最不想让贵由接替大汗的则是拔都。没他不认为汗位就该在窝阔台系统内继承,更不认同贵由这个人选。拔都与贵由早就不和。
艺凡:早在什么时候?
易中天:公开冲突发生在1240年的庆功宴上。按照蒙古传统,地位最高的人有权喝下第一杯庆功酒,于是拔都想都没想就首先端起了酒杯。。
艺凡:哪怕装模作样,也应该对其他人表示一下谦虚和礼让。
易中天:相互的敌意都埋在了心底。因此忽里台也就推辞召开了。
艺凡:实际上窝阔台系也不平静:大汗提名的继承人并非贵由,而是他另一个儿子的长子失烈门,所以他们自己就要闹家务。
易中天:四年以后,贵由在怀有敌意和充满猜测的舆论中以微弱多数当选大汗。但,斗争远远没有结束。窝窝囊囊登上汗位的贵由变得无精打采。除了不断挥霍国库财产用于酬谢支持者,他对帝国事务既不关注也没有兴趣。军事行动很少,范围也有限。王公贵族都在节约使用自己的力量,以便应付将来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
艺凡:发生内部战争了?
易中天:事实上内战并非没有可能。1247年秋,贵由离开了漠北前往窝阔台系的封地巡视。在那里,他集结了精锐部队并于次年春天向拔都的方向移动,目的不言而喻。不过呢,贵由因身体虚弱而倒下。
艺凡:那汗位有空缺了。
易中天:拔都早就下定决心,绝不让汗位落入窝阔台系任何人之手。因此,他以诸王之长的身份,在等待贵由大军到来之处召开忽里台,提议由拖雷之子蒙哥继承汗位。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赞成,因为这时的帝国已无人能与蒙哥和拔都抗衡,何况站在同一立场的还有速不台的儿子。不过,为了尊重传统,也为了服众,支持蒙哥的人还是在当年成吉思汗登基的地方召开了第二次忽里台。这一次拔都没有到场,但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和护卫军。他和蒙哥的母亲也在过渡期做了大量挖墙脚的工作,以至于各个派系都能有人参加,看起来很像是全国代表大会的样子。会议期间,他们还粉碎了一次未遂的政变。
艺凡:谁的政变?
易中天:那是由失去机会的失烈门和贵由的一个儿子发动的。不过他们运气不好,被蒙哥发现,一网打尽。蒙哥成为新大汗,这是一个转折点。
首先是汗位的传承由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因为蒙哥的继承者是他弟弟忽必烈。蒙哥去世后就不再有统一的蒙古帝国。因此蒙哥的即位只是对拖雷系有意义,甚至仅仅对拖雷系的某个分支有意义,那就是忽必烈以及他建立的大元王朝。
艺凡:那窝阔台的地位呢?
易中天:窝阔台系的地位一落千丈,从原来的皇族变成无足轻重的某个分支,甚至差点变成穷光蛋,因为大汗的家族反倒是没有“私房钱”的。幸运的是,由于及时转变立场,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得到了一小块封地。靠着不多的这点本钱,这位自强不息的年轻人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艺凡:察合台呢?
易中天:察合台系的情况略好一些。后来,察合台的另一个孙子借力打力,趁拖雷系内讧之机将这片土地变成了独立的察合台汗国,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东边到了吐鲁番,西边到了布哈拉,北边到了咸海和巴尔喀什湖,南边到了阿富汗。拖雷系和术赤系在这次宫廷斗争中是同盟军,但拔都和蒙哥都没有愚蠢到要共治天下。相反,他们心照不宣地平分了秋色,将帝国分成东西两半。蒙哥在东边统治着蒙古本部和属地,拔都则在西边经营他的钦察汗国。这个汗国的地盘是三位王子和速不台在上次西征时打下来的,现在全归拔都独享,并且因为拔都的绣金帐篷而被称为金帐汗国。
艺凡:蒙哥去干啥了?
易中天:蒙哥当然不会闲着。战争机器再次开动起来,两个弟弟也被委以重任:二弟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三弟旭烈兀负责西征事宜。西征目标很远,南方任务更重,因此大汗也御驾亲征。沉默寡言的蒙哥,要把祖父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世界却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到中国的长江和南海,遭遇蒙古旋风者,无论古老的文明还是新兴的民族,统统在劫难逃,只有个别幸免。那就先来看西边。且听下回分解,上帝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