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今天是春节,新春第一天。

大年初一,是去给亲戚长辈们拜年的时候。

姨父去年夏天走的,享年93岁,应该是高寿了。按照过去的风俗,死者为大。初一,应先去他们家拜年才是。

姨兄弟姊妹七个,早已成家分散各处。因老大和老小离我不远,上午就去他们两家吧!这样想着,就准备了昨天买的杜康酒,两个手提袋内各装了两瓶,又拿了四袋白砂糖分装到两个袋内。这些也是我们平辈之间拜年的常用物品。

下得楼来,先给他们挂个电话,拜个年说稍后过去。

现在都住在小区,楼栋也都相差无几,如不是标上数字,恐怕真的是很难找到。虽离得不远,平时也各忙各的,一年也难得去个次把。这不,忘了楼号,又问了一遍。到了单元楼下,支好车,拎了两瓶酒和糖上去。

家里有逝去的人,一般是三年不贴春联。如果要贴,也是白、绿、黄三色。这不,姨兄家的门上就没贴。

敲了门,姨兄将我让到屋内客厅坐下。屋内光线暗淡,姨兄开了灯。拿出一袋熟壳花生招待着。两人说着话。

姨嫂是2020年走的,正在疫情当口,只有近亲属才能赶去办理后事。当我们得知消息赶去时,高大的汉子竟泪如泉涌,呜咽哽咽。姨嫂的后事办完后,姨兄就跟着养女一家在一起生活。养女婿是一四川小伙,面相和善帅气。姨兄将他招为上门女婿,现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大的上小学三年级,小的上幼儿中班。以前姨嫂帮带小孩。现在姨嫂不在了,这些就都是姨兄的事了。姨兄有养老有医保,跟他们住在一起,时常贴补着他们。

聊了一会,想到还要去姨弟家,就和他道别了出来。

姨弟和姨兄两家相隔也只前后楼,我拎着酒来到单元楼内,在没贴春联的铁门上敲了几下。姨弟穿着睡衣出来给我开了门,让在客厅坐下。

姨弟两口儿嚷着叫我吃些副食和花生瓜子,喝点茶。陪着我说着话,聊着天。

姨弟两口儿做着生意,一年忙到头,难得休息。姨侄去年终于考上了河北的一所一本大学,也省去了两人一直以来的陪读时间。说着聊着。再看了一下时间,想到表哥表姐今天要去给我母亲拜年,就告辞他们,出来往回走。

过年拜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始于“年”这个怪兽被撵走后,初一早上,人们辞旧迎新,相互拜贺,互道祝福。

拜年,一般是在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也就拜的差不多了。初一早上,梳洗准备以后,衣着整洁地就从家里的长辈开始拜起。祝福长辈安康、长寿。这时,长辈就会拿出压岁钱出来给晚辈。晚辈会相应地给长辈叩头,感谢着。或许是传统的丢失,也或许是时代的进步。总之,现在是很难再看到有叩头的了。

拜年,还有走亲戚、礼节性地走访、借此过年之际感谢曾帮助过自己的、以及串门等几种。

人们见面之后,说着吉祥语。互道平安、祝福,共同期盼来年诸事顺利、幸福安康。

现在就写到这吧!我还要去拜年哦!

与君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乡村记忆:春节磕头拜年 春节磕头拜年往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在豫北农村地区,大年初一早起,村里晚辈向长辈磕头拜...
    司马喆嚞阅读 811评论 0 1
  • 文:郑学良 从大年初二开始,农村社员家庭就进入了大拜年的节奏。生产队那个年代,交通、信息等都较为闭塞落后,即便...
    学良议事阅读 301评论 0 0
  • 期盼已久的新年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来到了! 凌晨一过的迎新鞭炮,和大清早的迎神鞭炮,这一夜是喜庆的,是欢腾的,是宣...
    琉球漂客阅读 650评论 3 4
  • 年味之拜年 记忆中小时候每到过年,都是下雪的,仿佛雪就是为年而下,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人们也在雪中期盼...
    飘逸1阅读 630评论 4 19
  • 齐帆齐微课 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 关于拜年,相信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 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从正月...
    云飘碧天阅读 2,964评论 27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