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一生大起大落,别人有的称他为英雄,有的称他为枭雄,更有的称他为国贼,他是在那个落败的时期,那个黑暗的世界的一盏灯,支持创建革命党,但是不久后便熄灭,让当时的百姓获得了希望,有覆灭,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袁世凯是当地有名的光环家族,袁世凯非常聪明,人缘好,喜好习武,但是就是考科举不行,考了一次没有考上,那么这时的袁世凯有何出路呢?
当时他学习不行,但是武功非常好,而且那是时代动荡,正当近代时期,所以说弃文习武,走事武之路,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那么这是它又面临的两个选择,一是可以跟着堂叔到天津去找李鸿章,第2个是和吴长庆一起在山东登州,那么去哪里好呢?
他现在需要的是快速的发展建功立业,而他去李鸿章那里才华的人比较多,无法快速的建功立业,但是如果去登州的话,是可以快速建功立业的。
所以他去了东中,而他到那里后没有像平常那种世家弟子的气质,把大家都当成一家人,和其他人相处的很和睦,并不说什么背景,而且还非常能干。后来朝鲜军变,他立了手工,24岁时就升上了五品高官,被朝鲜和吴长庆赏识,在26岁时他统领了朝鲜一个营。
后来皇宫被日本和开化派控制,有了政变,许多大臣被处死,那么李鸿章该怎么办呢?还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请示朝廷,第2个选择是入宫镇压叛乱。
如果他这时直接去入宫这丫叛乱的话,有两个可能,第1个可能是他没有成功,那么他直接就遭殃了,直接功亏一篑。第2个可能是他成功了,但是就算是成功了,朝廷也只会觉得袁世凯不服管教。可是如果朝鲜在这时不称金镇压的话,那么等那些正面的人们得了全部势力就更难镇压了,所以袁世凯就直接选择镇压叛乱,而责任由他一人承担。而他凭着他自己的才华,仅用了一天就大获全胜,甲申政变中以中国大胜而告终。但是袁世凯也因此被罢职,日本又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中国身上,所以中国同意中日一起守护朝鲜。
所以这对于袁世凯来说是局势非常不利的,可是好就好在李鸿章看中人才了,所以他强力推荐袁世凯,让袁世凯官升三品,在朝鲜做大臣,但是朝鲜又发生动乱,有许多国家都来参与其中,那么此时袁世凯该怎么办呢?
袁世凯现在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积极作为一举攻下朝鲜成为自己国家的藩属国,也就是行省,而第2个选择是退让,放弃共同保护朝鲜。但是它仅仅是一个三品官员,权力远远没有皇帝大,所以他去请示朝廷,朝廷给出了一个,让他两难的选择,或者说是无法抉择。就是让他两者都不同意,让袁世凯控制下去,用权术。而袁世凯也尽心尽力辛苦经营,给他们建议。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朝鲜却与他日渐离心,朝鲜国军觉得袁世凯真的管的太多了,还干预国事。
然而到了1894年,日本又在朝鲜驻军,袁世凯让李鸿章调他回去,4天后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败。当然这和袁世凯的关系就不大了。而在这时,袁世凯只要同意就可以做一个三品地方官。
这算是他的青年时期,总结在朝岁月狼狈逃回中国是否意味着浪费呢?那么他今后的出路又何在呢?
其实我们很明显的会发现这不算浪费,因为他在官场中有丰厚的历练,而且他也是少有的十分熟悉洋务的人才,同时也拓宽了眼界与西方的官员和各种人也有交往,所以他在这时就深刻的意识到了别人都没有意识到,别人都还没有睁开眼睛看的世界,看到的真相也就是当时大清王朝——中国的落魄。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他用新一法建兵,他先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读西方的兵书,又去游说京城的大官,后来他颇有成效,被皇帝召见,立刻让他建立新军,在教理方面,他启用了怀军旧将,还有一些李鸿章北洋军的优秀人才,这些人皆被袁世凯笼络,于是就这样,袁世凯建立了第1支近代军。可以说在当时细化的是极好的,有7000个人,那么在此以后他带着他这一批军,又该走向何方呢?
其实他现在建立军队对他来说或者对他的志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的机会,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会将袁世凯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甲午战争以来,康有为鼓吹维新变法,袁世凯参加了,后来袁世凯升为二品,但是慈禧又将光绪关了起来,将维新变法消灭,这是康有为本想让袁世凯去领着新军,公主宫殿之中威胁慈禧太后让他继续维新变法,迫使慈禧同意,那么袁世凯应该答应他吗?
其实答应不答应,成败在此一举,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答应的风险真的是太大了,为什么呢?皇宫有5万多的士兵在那里守着,袁世凯建立的新军再强大,也不过只有7000人,而袁世凯所有的资本都在于新军,这一仗要是险胜的话,那7000多人肯定也是不剩下几个了,而这一张要是打不胜袁世凯个人肯定已经灰飞烟灭。但是不答应风险也很大,因为慈禧太后年纪已经很大了,光绪终究还是会回来的,光绪一回来发现袁世凯在这时没有答应,那袁世凯依旧无法再去做高官,再说了,从私人关系来说,这也算是不情不义了。所以袁世凯没有断然拒绝他说再过一段时间,光绪和慈禧会来他的新军的阵地阅兵,他向康有为保证说在他们来阅兵的时候将慈禧抓住 同时也保护着光绪。于是他就先跑了回去 。结果就在他跑回去的第2天,康有为就出事了,慈禧上位以后任用的大将军荣路是知道袁世凯参加了维新变法,于是他就代表慈禧太后来问罪。袁世凯在这时做出了在我们后人看来第1个重大错误选择的事情,他因为害怕康有为已经将他出卖了,于是他也先出卖了维新派等人,说康有为,谋划着要杀慈禧太后,慈禧本来不知道,但是袁世凯这么一说,慈禧大怒,杀了变法的人,而袁世凯由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出卖了康有为等人,所以他需要将功折罪,但可以说是逃过了一劫。
后来他建立了大功,到了山东平定了义和团等人,后来八国联军又到了慈禧,太后让袁世凯带兵进京。那么袁世凯这次是要不要入京呢?其实这肯定是不去不行的,因为慈禧本来就不是很信任他,如果慈禧一和那么转眼就会兴师问罪到他身上,但是他所有的实力和资本还是在于军队,军队就是他最尖利的后盾,没有军他自己也没有出路,而去了一定是要打仗的,而打仗损伤的是自己的军队。所以这时他加入了一个互保运动,与外国达成协议成为东南互保。而在慈禧跑路的过程中,他又送给了慈禧百余两白银,慈禧因此大喜,也慢慢消除了他对袁世凯的顾忌怀疑。
到了1901年,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袁世凯接替李鸿章,接替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位。这时慈禧突然发了改革通知,让大臣们各抒己见,那么这是袁世凯该怎么做呢?
袁世凯在这时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暂且观望,第2个选择是积极变革。袁世凯这次从攻的角度,从政治上他开始大力举行变革,从经济常态提倡实业修建了第1条中国的铁路,从文化上推动了废除科举制,直隶的教育得以领先全国,从军事上他开始大幅度的扩建军队,从3万变成了七八万,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积极变革,完全为清朝发展做考虑。那么到这里改革是否就此终止?
当然是不行的,袁世凯还要实行君主立宪,设立资政院于责任内阁,为了慈禧放心,他让满人庆亲王做总理他做副总理,而于是他还为了自己未来不被光绪撤官着想。结果全场上下都反对他这个举措。而慈禧也借此机会名声暗降,将袁世凯调离了北洋军,但是后来光绪和慈禧都死了,这虽然对于你这个牌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紧接着而来的是一件坏到不能再坏的事情。在当年,与袁世凯作对的亲王直接一跃成了摄政王,因为他的儿子继位。于是摄政王直接把袁世凯的所有权利都拿掉,让他回去调养生息,到河南钓鱼了。
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第2个节点,那么他是否有机会从头再来呢?
在这时他得罪的是大清最高权威的射手王,按正常的道理来说,他这一生都没有再发展的机会了。可是真的是不寻常人走不寻常路,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是由于大清的人民生活不好,本身说好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却没有行动,除了甲的那个制度以外什么都没有做,所以他们之前那些革命党又活跃了起来,到了1911年武昌的新军中的革命党起义随后汉阳和汉口也接着起义占领武汉,以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都发成这样了,朝廷肯定是会带着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去攻打,但是那些北洋新军也很给力,他们不听指挥,只听袁世凯的指挥,而袁世凯只好被朝廷招来做北洋新军的将领,可是袁世凯却不去,所以这事朝廷真的没有办法了,于是他先把所有的军权和政权都交给了袁世凯,把假的那个改了,让袁世凯当国务大臣,建立新内阁,清朝政权和军权都给了袁世凯,那么这使袁世凯当如何解决南方的革命呢?
他这是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积极镇压,第2个选择是临阵倒戈。很明显第2个选择对他是最有利的,他与中华民国的人都是汉人,于公于私,对他的发展也就更好反映共和才是民之所向,而且他如果积极镇压了,那么镇压之后,他还是什么都不是,于是他拥护共和。
后来在袁世凯的软硬兼施下,皇帝被迫退位政权,和平交接,袁世凯当晚把片子剪了,第2天向百姓宣布建立共和中原大地上从未有过的中华民国和共和终于来了。
而袁世凯也成为了新的临时总统,但是革命党还是对他心怀异心,所以成立了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袁世凯权力非常小,无法像以前一样自由的办事,而且当时有许多人还有4人长剑只要不同意袁世凯什么事就做不了,此时袁世凯该怎么办呢?是否要遵循内阁国会对自己的束缚呢?
袁世凯正在思考的时候,刚被选为内阁总理的宋教仁被刺杀了,所以孙中山认为这是袁世凯干的,所以发动了二次革命,用武力去攻打。袁世凯因此非常开心,因为他正愁着没有理由把孙中山撤掉,就在这时,孙中山打了过来,而论武功,中华民国还没有人能比过他。于是北洋军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二次革命大败,孙中山逃难。
袁世凯借此机会成为了正总统,解散了国会改内阁为中央任期,10年一次。而在革命党被赶走以后,各省的督府都有控权,那么他该任用怎样的人呢?
袁世凯要用北洋新军星君让国事业蒸蒸日上,但是袁世凯却没有料到北洋新军里的人都是将军,不是儒生,他们没有学对国的忠心耿耿。所以有了权力的他们,再加上有了军队,野心越来越大,开始了强枝弱干,事已至此如何挽救呢?
还有两个方法,第1个方法是索性让地方自治,还有第2个方法是重塑中央权威。中国现在急需改变,需要中央集权,所以需要第2种方法,那么他能怎么做到呢?
袁世凯想了许多举措,但是都很少有效果,所以军师杨度说,同时也是建议他政变,做皇帝。而他的儿子们也想着要做皇子,于是也办了各种假的日报和袁世凯说,百姓们都拥护你做皇帝。所以他就开始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举行了登基,但是北洋军因此开始谋反,开始护国战,于是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退位,病死,而在他继位的候选人中没有他的儿子,只有几个有才能的人。所以他没有说要家天下,他就是那样的人,永远都是半公半私,中国在政治上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
我们再回头看袁世凯的一生,真的是大起大落,前半生经过起起落落,成为了权力最大的总统,后半生却落魄如此。他前半生共和元勋后半生,以至于现在依然被人唾骂。那么他到底错在了哪里呢?
袁世凯这一生一直都在索取权利,他要变革,但是权力就相当于他的责任,所有的事情都要一起承担,但是他终究是人终究是有限的,在民国那个黑暗的时代,也只有寥寥少数人是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的,也只有几个人不是沉睡在以前中国5000年辉煌的历史当中的,他想要权力凭一己之力去改变这个时代,同时他也像以前那些人一样失败。所以约束,孙中山的约法也许是一种束缚,但同样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他顺从了自己的内心,他当然不让他习惯了自己的强大的力量,非常自我,最后袁世凯灭掉文人之后,终究还是把权力分给了武夫。所以终究他还是没有走出那个困局,还是顺着那个困局走向了自己称帝的末路,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袁世凯在他死前说他害了我。那是一个权力的困局,一个袁世凯没有跳出的时代,一个从古至今无人能改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