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有多久没有动笔写文章了,思想一片荒凉,害怕这种苍白的感觉。于是,读到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想着生命中也有一个这样的地坛,就想写写。《秋天的怀念》不知是读第几遍,想着多年后的第一篇文章也可以循着先生怀念的轨迹写下我的怀念,找到怀念的感觉。致敬史铁生先生。
听说是双向情感障碍。患病以后,我变得喜怒无常。在床上摊着摊着,我会突然悲痛欲绝地涌出眼泪,无声地拽着被子;在桌前笑着笑着,我会猛然将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捂着头咆哮。母亲就静静地站在一旁,隔着一段距离,莫名所以地注视着我的动静。当一切归于沉寂,她又向我挪动几步,眼里惊慌忧虑,看着我,语气又有几分不耐。“你是哪里过不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活不下去了?”她总是这么问,但我不能答。答案与母亲有关,与母亲无私奉献的这个家有关,与我自身有关。
母亲好像什么都喜欢,好像什么都不喜欢。总之,生命的核心就是这个家。自从我患病后,她喜欢询问我的近况,满怀深情又无比嫌弃。“什么都没发生,我就是不想活了。!”眼泪狠命地往下流,喊着:“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恁了恁,语气柔和下来,“人一辈子不都是这样活过来的吗?吃吃喝喝,生儿育女。”
我们都无法描述活着这件事,或许一辈子都在寻找活着本身的意义。
母亲的病很严重了,我一直都知道。她常常胃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低沉的呻吟让人扎心般疼。后来父亲又告诉我,她受了刺激会有短暂的精神失常,怕是小时候放牛时被牛角损伤了脑部,是否真是如此,我也不知道。但我确曾怀抱着迷失后的她,家中也确不曾安宁。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安静地捧着书看或喜或悲的故事。母亲推门,站在半掩着的门口:“听说花市有一大片紫色的花,你说很喜欢的那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母亲记不住薰衣草的名字,但记得它的样子,会将它买回来摆在我的枕边。“嗯,什么时候?”“那就现在吧?”她说,眼里有点欣喜。“嗯,好的。”我说。“那我去准备准备,你也准备一下。”她笑得像个孩子。“就出个门,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
后来,出去准备的母亲忘记要去看花海这件事,久久没有回应,我起身走出房门,换我邀请她去看花海。
花海深邃宁静,我握着一株薰衣草,朝着风吹来的方向。耳边又响起母亲日复一日诉说的人生困苦……
或许,我们终将在岁月的一端与父母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