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卖场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妻,操着一口浓重的客家口音的普通话,没人理,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们要什么,关键是听不懂他们说话,我碰巧路过,看了一眼,正好和他们四目相对,看到他们无助的不知所措眼神,怪可怜的……一打听,才明白他们要买鞋套,我当时还不确定,又用客家话重复了一遍:是鞋套吗?他们听到我说一口溜溜的客家话,两眼放光,表情明显轻松自在了许多,一种遇到救星的感觉,当然,我心里也特有满足感…… 把他们领到放置鞋套的货架前,并帮他们选好款式之后(其实也没什么款式,只是一个小包装,一个大包装而已),他们向我投来善意的微笑,然后又说要买垃圾袋,我一开始也没听明白,因为她们所说的客家话和我们从小说的客家话还是有差别的,不太一样, 然后她们又紧张且夸张的一阵比划,生怕我不明白,好好笑:-D,真是一对可爱又可笑的老头老太太。 可能是我会几句客家话的缘由,她们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和他们拉近了距离,然后我们还闲聊了一会, 我还问他们:又不下雨?买那么多鞋套干嘛?老太太一脸无辜噼里啪啦的说:你不知道,我家那小媳妇厉害得很,整天闲我们鞋脏,不爱卫生,进屋老忘记换鞋子,我们农村来的,哪那么多讲究啊?你们城里人就是麻烦,那么多讲究,哎,这日子,过得可真累……我不好搭话,只能默默听她唠叨。讲完了,她又转身和老头说:我都说不要来了,你偏要来,看吧,我没说错吧 …… 望着她们相互搀扶,走向收银台,我心里说不出一种什么感觉,也感触颇多 。婆媳关系永远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也经常能在我们班的群里听到一些女同学唠叨,说婆婆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如何难相处之事,同一句话说出来,母亲和婆婆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能会千差万别,引起误会和矛盾。 可我的理解却是:婆婆就是婆婆,妈就是妈,婆婆永远不可能成为你妈,你妈也永远不可能会是你婆婆。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巨大。婆媳关系的维护,还是需要长辈和晚辈的互相理解和体谅,毕竟是两代完全不同成长背景的人混搭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兴趣爱好、教育水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双方都做出让步,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又互不干涉,毕竟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嬉笑怒骂,老年人也应该有老年人自己的含饴弄孙!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