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五十八(1227)
今天继续学习窦校长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创生历程。
(一)摸索尝试(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开展了题为“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的教改实验,建立了积累——感悟——创新这一全新的教改模式。
窦校长真正的反思是自1994年执教一年级一个新班开始的。教到三年级的时候,窦校长提出了“三个超越”。到2000年,窦校长带了六年的班级毕业。由于语文教学效果斐然,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教育学院联合为窦校长召开了个人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和学生一起成长》两本专著相继出版。窦校长还结合当时的长江洪水灾情,现场示范了梁晓声的《最爱是兵》,引起强烈反响。当年,窦校长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暑假作为优秀科教界代表进京,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个超越”思想源于窦校长对从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思考。当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虽然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争鸣与矫正,但语文教学效果徘徊在效率不高的低谷之中是事实。在窦校长深入的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陈旧、教法僵化,忽视母语教育中的民族性和人文性
1998年,窦校长在《人民教育》发表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一文,引起广泛关注。此后,窦校长进一步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下面概要介绍其观点。
第一,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窦校长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地阅读和积累。于是窦校长在自己的班级里,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在教学中,窦校长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第二,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窦校长主张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窦校长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语文的学习外延和生活的学习外延相等。“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因此,窦校长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三,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最大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窦校长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窦校长提出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窦校长让学生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对一个问题的论争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进而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大脑。“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窦校长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班级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在2000年的教改成果展示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翼健先生鼓励道:“窦桂梅老师的实践理念是超前的,是在着眼于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