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班六年级上学期教学报告
一、儿童发展与教学任务
抽象的学生与鲜活的孩子:从失望到感动
“的确,期望与恐惧,厌恶与珍惜,追求与逃避,所有这一切始终相拥相伴在你们体内运行,恰似光与影彼此紧紧相依相随。”
---- 纪伯伦《先知·自由》
这学期末,我们班先后有两场音乐会,我的内在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两次音乐会有不同的感触。一场是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会,需要录制下来;一场是孩子们组织的班级音乐会,他们自己张罗演出。
在学校音乐会节目的录制中,我看到了太多不满意:这部分唱的不好,没精神,有人声音太小。那一段拉的跑音了,节奏不稳,重新录...... 我心里会冒出各种期待与现实不符后的念头:“为什么他们平时不好好练习?为什么现在才开始用功?他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总之,就是觉得孩子的表现达不到期待,有挫败感。
但在果园去看班级音乐会中,我又深深地被打动了。我的感动并非是他们提高了多少艺术品质(平心而论,无论是演奏,舞蹈还是唱功,从专业角度上大多依然是疏松粗糙,自娱自乐的水平),但在这场他们自己组织、准备和排练的音乐会中,他们闪耀出的主动性、自发性、行动力和创造力让我折服,让我赞叹,让我感动。我看到了他们在12岁黑暗中仰望光明的突围,看到了他们心中追求个性,渴望自己的价值被认同,渴望成功的鲜活。我欣赏他们,赞美他们,是为这束从他们心魂中射出的光。
回来后在深夜里,我不断感受自己内在的变化和原因。我似乎想明白了:
在我的眼里,第一次学校音乐会,舞台上是抽象的孩子,是我们心目中期待的孩子,期待的水准,期待的样子(水准高,纪律好,认真专业,努力而规矩),在这样的期待中,我们眼中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他们与标准模板不完全符合的失落。而第二次在果园,舞台上则是一群鲜活的孩子,他们真实存在,大胆而张扬,勇于尝试,充满创意。不管你看不看得惯,他们就在那里。渴望被同伴,被成人看到;渴望自己被认同;渴望成长,渴望价值。
当我将他们不作为抽象的、标准的孩子,当我把他们看做一群鲜活的、各不相同的孩子,我便将许多画面组合在一起,看到了真实的他们。
我看到了他们的尊重:跳女团舞的女生在报节目的时候会反复征求我的意见和建议,并事先表演给我看,担心我会拒绝或反对。跳街舞的高镝翔会担心音乐太吵太闹,不确定的反复和我确认是否可以....
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我看到了需要合奏的男生们会约在一起反复练习;看到大提琴们会多次协调他们的声部并多次尝试;芭蕾舞者刻苦的练习,利用周末还要专门的加课辅导;歌唱者对照伴奏不断的练习,走路都在哼唱;看到了伴舞者与演唱者的协调和从尝试-冲突-调谐的过程,听到了他们在登台前一起叠着手为自己加油打气的声音....
我看到了他们的兴奋:无论是借服装、换服装时的激动,登台前的忐忑,下台后的轻松和窃喜...
我看到了他们的坚韧和精益求精:孙青楠中场休息摔伤了手,很快就肿起来了,很让人担心。只能先暂时取消了他的钢琴和小提琴节目,并动员他去医院。但他仍坚持在那里,和大家在一起。并且开场不久就来找我,说他的手不碍事了,他仍要登台展示...
我看到了他们的镇定:无论在台下如何紧张的发抖,在舞台上依然平静。无论有没有弹错或者吹错,仍然能整理心情,重新开始,完成自己的演出,不会手足无措的待在台上....
我看到了他们的友爱:他们毫无保留的为同学鼓掌,喝彩,加油。他们相互帮助,彼此鼓励和安慰。
我也看到了他们会有退缩和不确定:尽管之前高镝翔和贾儒一起练了很久,大家也觉得贾儒配合的双人街舞很不错,不过临演出前,贾儒还是暂时放弃了上台,选择了钢琴;大卫为自己没有单独的节目而苦恼,会向我反复确认合唱的时间;也有孩子尽管准备了节目,不过因为准备不充分而有所取舍...
... ...
这是一群真实鲜活的孩子,他们不完美,有缺点,但是他们愿意努力,也在努力,他们心魂中有向光向善的力量!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发现和找寻那束光那股力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完成自己内在的个性找寻,价值找寻和平衡感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