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威廉.杰布森有句名言:“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1. 未来实验室
单位揭牌“未来实验室”,旨在不断创新、探索未来领域,突破学科壁垒。邀请了行业知名专家坐镇,好不热闹。
回家便将前面买的《未来地图》、《失控》、《必然》放在待读区域,准备花周末时间阅读,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更新大脑知识。
现如今,有关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之类的科技欣慰让许多人寝食难安。
上班族担心工作被机器人替代,父母担心孩子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
技术会消灭某些工种,但不会消灭工作。
人类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智能时代已来临,但也催生出很多工作机会。
2. 关于科技技术
----新技能的学习
贝森写到:“新技能不是人们在校学习的结果,大多是人们在工厂实践中学习的。”
“新技术工作所需的技能往往与大学里的知识无关。”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运用新技术的技能需要通过专业人群的分享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科学家说,我们不是用技术去取代人,相反,可以用技术去让人变得更加强大,好让他们能够去做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情。
当新的技能逐渐日常化并且变得易于被大众学习和实践时,它们才开始真正影响到生产力,并体现到人们的薪资和收入中。
----技术交叉融合,才能预见未来。
作者也提到了一条铁律:如果你想要预见未来,你要看得就不是主流技术,而是要看那些处于边缘的革新者。
----技术并且万能的。
推动世界的进步也不仅仅靠技术,技术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乔纳森.沃泽尔在《非凡颠覆》一书中说,“技术只是影响未来世界走向的四个主要颠覆性力量之一,人口变化、全球化、城市化这三个因素至少与技术所起的作用同样重要。”
3. 关于按需服务
按需服务和按需提供人力与资源。按需同时作用于网络化市场的供需双方。
卓越的全新体验给用户带来的WTF? 瞬间,往往是改变用户行为、迅速打开市场的关键。
乘客可以按需约车,他们正在让消费者重新绘制世界的运行图。
互联网不在只是访问媒体内容的一种方式,它还能解锁现实生活服务。
真正颠覆性的新服务不仅会是我们熟悉的东西数字化,还会使它终结。
当企业家不是仅用新技术复制前人的工作或是改进世界现在的样子,而是去重新思考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真正的突破就到来了。
4. 关于未来地图
我们都使用地图,他们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表达。我们并非只是在从某地到某地时才需要地图,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它。
并非只有地理位置和路线的图式才是地图,任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我们在哪儿和要去哪儿的系统都是地图。
在崭新的不可预知的世界生存,每个人都需要一份“未来地图”。
你的地图应当辅助你看路,而不是代替你看路。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限制了你所看到的东西。
这条经验很清楚:把好奇心和奇思妙想作为通向未来的向导。那些狂热者们的奇思妙想可能意味着他们看到了你暂时还看不到的东西。
5. 关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项新技术,往往新技术在刚刚应用时,会放大传统办法最糟糕的一面。
科学家和创新企业也正在探索如何让新技术发挥出它的效能。
只有假以时日,通过新技术引发的瀑布式的创新,个人和机构才能认识到该如何让新技术发挥所长。
作者把人工智能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强人工智能:能漂亮地完成特定任务,还能完全自学,继而有效地运行自己的智慧,解决遇到的任何问题。——人工超级智能。
弱人工智能:像Siri,谷歌助手、微软小娜、百度小度等个人语音助理都是弱人工智能。
混合人工智能:有独立的自我,有独立的意识,和人类一样。
目前,我们还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强人工智能时代还非常的遥远。
6.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仍旧不过是一个工具,仍然要听命于人的指挥。
未来已来,未来可能发生很多事情,但都不会平白无故地发生,是人让他们发生的,个人决策很重要。
让人类失去工作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技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