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心灵的路:(三)生活不是让人刚毅,而是让人拥有柔情

第一部  心灵是你的影子

03生活不是让人刚毅,而是让人拥有柔情

《小马过河》故事告诉我们,小马只有亲自躺过河,才能知道河水的深浅。生活就像一条河,需要每个人亲身涉水而过,这样才能知道河水下面哪处有激流险滩。人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且经验的积累,过大江大河就变得勇敢起来,甚至会飞跑着向前;但是,过生活之河,人都有可能会被呛水、甚至被淹死。但是人们都歌而向彼岸前进,不愿意被淹没于生活大河中。人的伟大在于,明知山有虎而偏向虎山行,总是挑战一个个困难,最终超越自我,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在生活中,有的人越活越通透,逐渐彻悟人生,变得柔情而善若水;而有的人被生活折磨的愈来愈烦躁,常责备他人,愤怒地活着。原因是这样人往往缺少成长的勇气,因为他们承受不了成长带来的痛苦。他们会因自己的问题而责备他人。如这样的话语:“你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不是为了你们,我本来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都是你们拖了我的后腿。”“不是因为你……,我的工作会做得更好,结果……我才做的不够好!”

选择责备,还是选择宽容,是今天人们要面对的心理问题。为何我们做不到很好的宽容别人?因为我们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像“套中人”一样,把自己的心灵封闭在阴暗角落里。首先许多人不能很好地宽容自己,所以宽容别人成了一句空话。其次,许多人不能有效的关照自己的内心,常常用自欺欺人的方法模糊的评价自己,让心灵受到煎熬。派克说:如果一个人总是责备他人,十有八九是患有人格失调症,所以几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失调症。不过,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对自己多些宽容,放下该放下的,我们就能获得健康的心灵。故而,宽恕不是为了被宽恕的人,而是为了自己。

我发现当我责备别人的时候,情绪总是处在愤怒状态。如果让责备持续下去,愤怒的情绪就会控制大脑,让你的思考力下降。所以责备与愤怒是一对孪生兄弟,为了不使自己愤怒,我们最好不要轻易地责备别人。

那么,与人相处需要“责备与愤怒”吗?是的,需要,我们需要适度的、适当的愤怒,就是当有人侵犯你的领地与界限的时候,你应该对他说:“听着,我很生气!”;表达愤怒目的是捍卫自己的领地和权益,并且你的愤怒要让对方停止对你的侵犯。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剔除了孩子大脑的愤怒中枢,那就会有一个非常顺从的孩子出现。但是往后的结果是,孩子上学后,乃至走上社会,可能会受尽欺辱,遭人践踏,甚至送命。

面对愤怒,我们只能与它和平相处,不要让它驾驭我们,把我们变成“狮子”,横冲直撞;而我们要驾驭愤怒,把它变成“绵羊”,让它为我们的心灵服务。学会应对愤怒,是人们一生要学习的学问,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学会,但为了减少对身心的伤害,我们都要努力学习应对愤怒的策略。当愤怒中枢启动时,至少有两种方式选择,迎战还是暂避锋芒,这需要智慧,我们必须清楚那种反应方式最为恰当。换句话说,责备与愤怒虽然伤感情,但是只要对心智的成熟有益(无论是对你还是对当事方),我们可以发怒,只要控制好火候就可以了。

生活中有一种“老好人”,他能把自己的脾气控制的很好,但是他的内心却很痛苦。是因为他活的压抑,总是宽恕别人的过错,而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这些人最爱给别人施舍善良,结果别人从不领情,也忽视他的存在。这些人做选择时常常左右为难,因为他总怕给别人带来不便和不快乐。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观点模棱两可,没有主见。《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就是典型的老好人,遇到事情不和人争执,附和大师兄、二师兄的观点。他最经典的台词是:“大师兄,二师兄说的对呀。”在《西游记》大戏里面,沙僧把自己活的无足轻重、在别人眼里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不知他心里苦不苦,反正他们没有像孙悟空那样率性、尽情地表达过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也有热衷评价别人的人。他们的一张嘴,如若不评判别人,嘴巴就难受。“评论别人的人,必定被别人评论。”这是耶稣的话,他教导人们:“首先取出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把你兄弟眼中的木屑看清楚。”他的意思是,在评判别人之前,先评判你自己。这使我想起《小王子》的故事:那个专制而颇有智慧的国王。他是个官迷,他命令小王子为司法大臣。而小王说,你的国家没有其他臣民我审判谁呢。国王说:“你可以审判你自己。这是最难的事情,审判自己可比审判别人难多了。如果你能审判好自己,那你就是个真正的智者。”我想,这是停止被人评判的唯一方法。

许多大人,对待孩子总是不够宽容,责备多于赏识。明明是自己禁锢在童年阴影里不能自拔,却回头干涉孩子的童年,批评孩子童年的是是非非,把自己气的够呛,而孩子不领一点情分。这些大人没有勇气批评自己,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觉察力发现自己眼中的“梁木”。孩子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影响。大人的言行就是孩子学习受教的最好资源。所以,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妄加评论别人,否则孩子会毫不客气的评论你的是非长短。

责备别人容易上瘾,会成为一种心理游戏(“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这样”);宽容可以让责备停止,关键在于你的内心要强大起来。生活中经常遇到说谎的人,其实爱说谎话的人,是愚蠢而心虚的表现。一个心灵健康的人,不会通过说谎来掩盖真相,那样只会越来越糟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说谎人的结局。“说谎人”的本质是喋喋不休地责备别人,而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脱掉;他们惯常性思维是自己最好,没有什么要谴责的,无论何时何地。

让责备停止,宽容开始。从对待自己家人、自己同事,包括对自己开始,让宽容之花开在你的心里。最初,你可能难受,你情不自禁的想责备别人,比如犯了错误的孩子、令你生气的伴侣、给你难看的同事……,好像不发火就要炸了。但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柔情些,我们要收敛火爆脾气。柔情似水可以浇灭怒火,能够让情操“上善若水”;所以,我们的修炼要找对方向——向内修炼,即修炼自己柔水似的心灵。艺术是陶冶心灵的源泉,我们不妨通过音乐、书画、阅读、写作等方式来净化心灵,渐渐地让自己柔和而坚定起来。

回观我的心路历程,可以印证派克医生的观点。人的成长需要痛苦的浇灌,而痛苦的来源是每天的生活。我正是在生活中,才习得了诸如自律、坚强、宽恕及少责备、少评判别人的真理;当然,也是生活教会我怎样感受痛苦、享受痛苦,然后让痛苦把自己的灵魂医治。今天,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对一切能坦然的面对,一方面要感恩生活,一方面要感谢自己对自己的宽容,自己对自己过往的放下,真正做一名有柔情的“舍得先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