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心灵是你的影子
02痛苦是浇灌心灵成长的雨
生活原本苦难重重,这是真相,许多人却轻易地相信生活是甜美的。在儿童时期,觉得日子很美好,有吃有穿,那是大人无私的给予的;成年后,才觉得生活的重担、磨难变为大山,让人的身心憔悴、痛苦不堪。有的人直面痛苦,站立在痛苦之上,把心灵的种子播撒进生活,而用生活的痛苦浇灌伤痕累累的心灵。派克医生认为:人生的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即勇于承担责任,你就能超越自我,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健康。
我们该怎样利用好痛苦,为心灵开启健康之门?这需要一把钥匙,就是打开痛苦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在哪里?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藏着,需要每个人向内探寻。许多人都不愿意面对痛苦,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上的,认为痛苦都压根对人没有好处。然而,如今的人们,不但要面对身体的各类疾病,还要应对愈来愈凶的心理疾病。故而,今天的人们显得比过往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脆弱,也显得可怜。
我曾经惧怕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因为那常常给我带来痛苦。所以,我不愿意与人谈论痛苦,但是,当我逃避痛苦时,我发现自己被痛苦缠身,几乎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好。我有一段当校长的经历,面对个别“有刺”的员工,我始终没有勇气与他们“针锋相对”,结果这些员工的越来越会用他身上的“刺”扎我。最后,他们的问题成为我当一名好校长的阻力。我意识到痛苦的根源,是自己不愿面对真实的问题。俗语说,当你不解决问题时,你就会成为最大的问题。我承认自己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我不敢面对自己那颗软弱的心灵。
读了这本《少有人走的路》,我才敢与作者一道谈论痛苦,认清痛苦的本质。派克医生说,痛苦可以分为消极痛苦和积极痛苦,或者定义为“神经官能性痛苦”和“存在性痛苦”。生活中,我们要的是积极地痛苦,这些是人生必须承受;而消极的痛苦是我们要想法抛弃的,它是无益的痛苦。
儿子上大学走的那段日子,我在家为孩子的生活、安全担忧不止,甚至到了坐立不安的程度。我意识到自己心理有问题了,是一种“神经官能性痛苦”,即反应过激,于解决问题的本身毫无效果。我们都晓得,孩子与父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可是,许多父母在面对子女的离开,总是表现的像个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孩子长大后,他们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是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这与大人来说是一种痛苦,但这是必须经受的痛苦,即属于“生存性的痛苦”,生活中这样的痛苦会对人的心智成熟有益。
派克的观点:我们需要一些焦虑才能好好地活着。人类是天生逃避痛苦的生物。欢迎一切痛苦是很愚蠢的,但逃避所有痛苦也同样愚蠢。派克先生的观点,让我理解了我周围一些人言行的可笑,他们坐而论道、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庭、工作、生活都不如意,都不如别人的幸福美满。我觉得这些人其实挺可怜,他们被人生真相欺骗——人生原本苦难重重!所以,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面对痛苦对自己的挑战和施压。美国作家理查德·巴赫在《幻觉》中写到:“为自己的极限辩护,你就会永远受制于它。”
怎样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许多人都拥有不了良好的心态。在家庭里、工作中,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了情绪,而许多焦虑就是在这里面产生的。《圣经》一书中有句精彩的话:“如果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都是上苍设计好的,其目的在于指引我们走向神圣,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若要用禅性的语言表述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的确是一条好消息,当一个人领悟到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是用来超度他成长的时候,他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也注定会成为人生的赢家。其次,要勤于思考,用思考的头脑解决生活中的“乱麻”。派克医生说:“心理疾病是源自于有意识的心灵拒绝思考,拒绝承担思考的痛苦。”有的问题,看似复杂难解,其实,只要你下定决心要解决,结局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者是“车到山前必有路”,问题的症结总是在你拒绝认真思考,你总被苦难吓到,不敢向问题冲刺,所以你自己成了问题和痛苦的根源。
举例来讲,今天的大人们都在狠抓鸡娃,可是鸡娃的病态越来越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是大人的心理患病了。电影《抓娃娃》是一个恐怖的抓娃大片:主人公马继业被父母带回到了曾经贫穷的地方,请了一堆群众演员来扮演他们的邻居,还找了一个资深儿童教育专家做他的奶奶。这群大人完全忘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为何要以爱为名,干涉孩子的梦想。当马继业发现他周围的人都在为他“演戏”的时候,他的心里非常难受。马继业接受不了这种“爱”,他要揭露大人们的虚伪,他要反抗一切。我想,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成为那个托举孩子的人,而这种托举有益于孩子的心智成熟。马继业的家庭是个富豪,父母不能面对事实,生硬的为孩子另外创造一个世界,这又是何苦呢?养育孩子,不是大人给孩子演绎精彩的“戏”,我觉得给孩子一个实实在在生长环境就好。许多大人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其实他们在内心深处是为了自己好,想满足自己的更多欲望,比如让孩子代替自己实现没有实现的梦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走向成功。电影中,马继业最后放弃父母为他打造的“清北”之路,他选择自己热爱的体育道路。那么,结局是父母的惨败而孩子胜利。所以,大人的痛苦多数自己造就的,他们不成熟的举动,更加剧了自己心里的伤痛。
怎样治疗一个人的心理痛苦?不是吃止痛片以消除痛苦,而是接纳痛苦,与它一起承受。比如,孩子要长大,他就必须经历成长路上的痛苦。有一种观点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有些道理的;大人给孩子讲述再多的道理,不如让孩子经受一段难耐的痛苦;他会在痛苦中体验,在痛苦中长大一点。记得,儿子上大学第一次回家,我头一天就提醒过他带好身份证,结果他匆忙之中还是把身份证忘在宿舍书桌上。到了高铁站没有身份,过不了闸门。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儿子一边在电话上给我发着牢骚,一边在手机上购票,手机上申请了电子身份证,最终坐了晚一趟的火车回到家。通过这件事情,我想他下一次外出会早早的携带好身份证。我们大人也一样,在“撞南墙”中变的理智起来;这里的“智”理解为心智更为恰当些,因为一个人的心智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
派克说:“随着心灵日渐成熟,我们能越来越多地承担他人的的痛苦,然后,你会惊奇的发现:你愿意承担的痛苦越多,感受到的欢乐也就越多。最终你会觉得,这样走到人生的终点真是太值得了!”这里又一个逻辑,心灵的日渐成熟是前提;心灵敞亮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而又藐视生活磨难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不光是看他能否顶天立地,而主要看他在面对痛苦时的坚毅;不被痛苦压趴下的人,我才觉得是最为强大的人。但是生活中强大的人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脆弱的人,要不眼泪总爱夺眶而出呢。我认为,生活中的弱者,还没有经历过较多的痛苦,只有痛苦是浇灌心灵成长的雨,我们要有勇气站在雨地里,接受人生痛苦的磨砺,方能变得心智成熟起来,然后勇敢的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