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我读了两遍《洋葱阅读法》。如果说第一遍带给我的是有关阅读的全新理解,那第二遍时我不可避免地套用书中方法——带着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的出发点——更有针对性地阅读。
下面我简单概括一下《洋葱》一书抛出的四种阅读方法:
碎片化阅读:随着生活中的网文,自媒体文等碎片内容越来越多,每一篇传播的文章的背后一定有它想讲述的概念。碎片化阅读的本质就是把能打动你的碎片化文字中的概念提取出来,搞明白它,并让它被你所用。
快速阅读:当你想读一本书时,你要问自己:想从书中收获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从目录和序言中获得。有了答案,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答案的提示,从书中找关于该答案的具体解释。同时在阅读时运用九宫格笔记法和RIA便签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便建立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这是重点建立某一领域知识体系的阅读法。通过前期收集书单、网文等系统和碎片的内容,在收集好的素材库里迅速找寻相关领域的概念知识,通过若干核心问题搭建体系框架,最后把找到的概念填入框架内,实现知识体系的逐步建立。
深度阅读:让你针对某个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彻的阅读方法。我更感觉是有关如何展开思考的方法。当我们看到一个让自己共情的内容时,需要联想自己经历的与之相关的例子,再去规划实际生活里能借鉴它的地方,完成对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
个人感觉这四种阅读方法说是四种,其实运用到的内核原理我觉得大同小异。
首先,在阅读前你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是想从中学到东西,还是仅仅打发时间。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高效阅读方法都是以学到东西为前提的。如果目的是后者,whatever。
有了目的,你需要从众多文字内容里里收获你想要的概念知识。这些文字素材可以是书籍,杂志等传统读物,也可以是自媒体文章、视频、ppt等新媒体。但核心动作都是一样的——去粗取精。只拣你需要的东西看,也就是能解决你实际问题的,或跟你的经历相关的。
找到了宝贝,你自然不能看过就算了,一定要留好收起来。当你收集了很多相同领域的宝贝后,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共性然后串起来,将其形成一个立体的晶体结构。这其中包含了你对这个领域自己的思考和你对其中各个概念的解读。这个你的晶体结构就称作你关于该领域的知识体系。一个人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越庞大越扎实,他就是可以称作是该领域的牛人。
建立知识体系是我们通过阅读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最后,你有了知识,不能只是孤芳自赏,而是要现实中运用出来,让它得到现实的检验。运用也是一种分享,比如开线下课、视频课、微博分享、朋友圈分享等。因为分享一是满足自己大脑给自己付出努力和坚持的奖励,二是只有教会了别人才是检验自己是否真理解了这个体系的最有效方法。
我个人收获是,我需要有一个自己擅长领域的知识体系作基础,方便未来自己自媒体品牌的建立。在此之前,我需要不断输入他人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输出学到的专业技能。中间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快速阅读、主题阅读等综合方法。
此外,在各种阅读方法交织的同时,效率类和统筹类工具的运用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统筹收集类app印象笔记,迅速梳理出一本书中各个概念的九宫格笔记法,能激发对某个概念深度思考的RIA便签法等等,都将是陪伴我们阅读的好帮手。
总结:①没有目的的阅读就是耍流氓;②读书不求快也不求多,但求对我们的生活有改变;③要以建立自己知识体系为终极目标;④要多分享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