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阅读原文
今天的作业是(1)熟悉两个重要概念:图式、情结;(2)举例说明“一句话这样说要远比那样说更有味道,语言的表述真的是一种艺术”。
所谓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作业,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
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个体知觉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对注意对象的选择,认知者未必能意识到。
2.影响记忆
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3.影响自我知觉
个体会根据已有的自我图式,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衅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认识。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个体知觉他人,看见的往往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即个体倾向于用图式解释知觉对象。
以上摘自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教材
而情结尽管心知肚明却是无从查起,只能摘自同学分享:
情结是分析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个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情结”,是指被压抑或者忽略的情绪性意念(例如忧伤情绪的意念)。此意念存在于潜意识境界。
心之动而生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一个典型的情结。一般的情结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创伤,也有正性,积极的(比如收藏某物的情结),正性情结没有症状,负性情结呈现症状,所以一般指创伤性情结。
我们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是指他沉溺于某一个课题,比如说权利,成就,甚至恋母(恋母情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和这个情结有关的活动中无法自拔:被母亲情结控制的人,对母亲所说的一切,所感受的一切高度敏感。母亲的形象在他心目中至高无上。他宁愿与年龄较大的女人作伴,也不愿意与同龄女人作伴。童年时代,他是“妈妈的好孩子”,长大后,他依然“被系在妈妈的围裙上”。
情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当你没有看清情结的时候,情结就会控制你。当清楚了自己的情结,允许自己有情结时,情结就解决了一半。
这些官方语言读起来总是缺了温度,还是喜欢用例子来说明,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也不知我是否能说明白。
关于图式,李老师曾讲过那是过了式的地图,就像你现在去上海,却拿着十几年前的地图一样,估计很多地方已经找不到了。
我对李鸣老师讲的例子却是记忆犹新,每个人对一件事物或是知识的理解都来自于你的图式,他拿苹果举例。在你很小的时候,有个人忽然拿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物体,告诉你这是苹果,然后你尝了尝,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你心里有了一个概念,再下一次又有一个人拿着一个水果,告诉你是苹果,再一次,再一次,时间久了,你知道这个东西叫苹果,再以后你看到它就会说苹果,这时候苹果在你的脑海里是你的图式。假如你是在烟台长大,你看到的苹果就是圆圆红红大小如拳头。可是一旦你考上了上海的大学,上海的同学也拿出了一个大如盘子的水果也说是苹果,你就会惊讶,在你的头脑中,苹果就是拳头大小的,同样对上海的同学来说,你拿出小苹果她也会吃惊,因为她从小到大见到的苹果都是如盘子大小的。
这还只是苹果,还有很多知识网络,还有品质,譬如和善,助人,爱情,婚姻,爱的表达,这些在每个人心中的图式都是千差万别的。还有生活习惯,比如你习惯早睡,而你的另一半却是个夜猫子,你喜欢安静,他喜欢热闹,你觉得刷完牙应该牙刷大头朝上,他觉得大头朝上也不错,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不胜枚举,或许每天你们都会为这些小事闹别扭。这都跟你从小的原生家庭,也是你从小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式有关。
还有关于爱情,你觉得爱一个人就要创造一个明窗净几的环境,为他洗衣做饭,所以成天忙忙碌碌,而他觉得爱人又不是保姆,他需要你在他身边陪陪他,懂他,跟他聊聊天,于是你们总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式来付出,却不知道要给对方想要的,所以简单的生活中总有那么多不理解和争吵。
其实爱是给他需要的,而不是给他你需要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两个好人却经营不好婚姻,甚至互相折磨一辈子。当然这也只是一方面而已。
情结,我们说的只是被卡住的那一部分负情结,每个人都有不能提的那一壶,常常看到平时很老实的人忽然会爆了,或许就触动了他的情结,还拿苹果做例子。假如一个人从小吃苹果时总时被训斥,或者吃苹果时发生了痛苦的事情,或许在她的记忆中就是一个创伤,也是一个情结,以后每提起苹果对她就是过不去的槛。
记得李老师也讲过一个案例,曾经经历过幼儿园砍杀事件的孩子了,过了很多年,表面上是没有问题了,有一天买西瓜,看到卖主将西瓜切开的那一霎那,他就崩溃了,也是触动了他儿时的创伤情结。
我也有怎么也不能释怀的情结,那就是对爽约零容忍,尤其对那些已经说好的事情,忽然在要做的时候被放了鸽子,我的情绪就上来了,说狠了,真狠不得上去撕了对方的冲动。明明知道这种非黑即白的性格不好,可是每到此时就难以控制,而且也不是通过读鸡汤,讲道理,压抑情绪就能解决的。而且也应了那一句,凡是抗拒的必将是持续的,偏偏在这方面我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受着考验,特别是女儿约好的课程,说不去上就不去上了,我已经用尽全力也不能改变她,最终也只能被打败,也正在慢慢妥协。多希望有一天,也如曾奇峰所说的那样,过一种无可无不可的生活。
关于好好说话,我更是有话说了,我总是那个不长脑子的,说话不经大脑,不知多难听,也不知无意中得罪了多少人。说话果然是一门艺术,我也在慢慢修练这门艺术。
就如今天,我希望女儿回家就做功课,以前我会说,还不赶紧去做作业!这是命令式的,她当然不爱听,所以我们的矛盾也就产生了,而且适得其反,往往她本来想做也不做了,偏要对着干。而现在,我会刻意去说,你可以先做作业,也可以先休息,你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不过最好晚上十点以前完成作业。这就是一种建设性的,商讨性的说法,她有选择的余地,也感受到了尊重,当然可以接纳你的意见。
关于说话,我正在摸索练习的路上,现在还是刻意,什么时候能够练成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想必跟女儿跟家人之间的矛盾也会少一些。毕竟,我在家人面前更肆无忌惮一些,好在现在意识到也还不晚,况且我也在一点一点努力,但愿早一点将话说到人心里去也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