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聚会吃饭,因为朋友的一句:
“你这个东西一点都不好吃。”
朋友老婆瞬间就爆发了。
大意是:朋友总是这样,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不仅不让自己老婆吃,哪怕自己老婆已经在吃,还要刻意贬低几句,搞得他老婆全然无了吃东西的心情。
乍看,这似乎是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就像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说的: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深以为然。
因为我们不经意的评价或许并无恶意,但我们往往会习惯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定义事情的好坏。
可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各不相同,一味把自己的观念灌输到他人身上,不过是披着“为你好”的外衣,实则干着“好为人师”的勾当。未见得对,却一定会是他人的负累。
01
不以自己的立场,评价别人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被问到:初入职场,最应该注意什么?
他斩钉截铁地说:
“永远不要去评价你的同事。你对同事的议论,90%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哪怕你说的没错,也会卷入乌烟瘴气的办公室斗争中。”
的确如此。
曾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位非常爱谈论他人是非的同事,在他眼里,似乎每位同事都有各种问题。
对此,很多同事对他的非议都是置之不理,直到一位性格刚硬的女同事实在受不了,直接冲到他面前,当着领导的面质问他:
“你了解我的工作吗?为什么要在背后恶意议论我?”
爱说闲话的同事被怼得哑口无言,因为无论他之前的评价对不对,一旦这事情被摆到台面彻底说开,他背后议论人的事情就是坐实了的,他在领导面前的形象也一落千丈,得不偿失。
我们在工作时,时常会遇到这种习惯性对人妄加评论的人。他们往往以偏概全,没有深入了解,就随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
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得罪人,还暴露了自己的短见与狭隘。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
“苏格拉底说他自己一无所知,我的智慧远不及苏格拉底,所以我绝不评价任何人,只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事实证明,此举行之有效。”
工作中,我们也该像卡耐基所说的,少说话,多干事,遇到也别急着表达见地,你的判断未必准确,更不要随便评价别人,你的结论很可能有失偏颇。
成大事者,善于冷静观察;稳不住心性的人,才急于指手画脚啊。
02
不以自己的认知,指点别人
我现在只要一想起我的一位朋友,总会内心歉疚,因为我总觉得她如今的苦难多少都是因为我造成的。
她曾有一份赚的虽不多,但稳定又轻松的工作,而我每次总想拉她一把,所以总会劝她:
“年轻不能这么早就选择安逸,多去闯闯,未来一片美好。”
她也很信任我,放弃了她眼前的工作,转而投向了工作强度大但收益也远远超出目前水平的工作。
只可惜好景不长,她的身体跟心理很快就承受不了当前的压力,没多久,她就回家休养,并且在两年后,才能再次开始工作,一切又得重新开始。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我所谓的为她好,只不过是我站在自己角度上的自以为是。
很多时候,我们偏颇、片面、狭隘的思想根本不足以指导别人的人生。
为别人好的前提永远是先分析适不适合对方,比如推荐人买房,首先要考虑人家的经济能力;建议人家报考志愿,要综合分析人家的性格适不适合去远的地方......
但偏偏人最大的祸患,是好为人师。因为太多时候,我们没有察觉自己的“热心”,已超过别人能够接受的范围,甚至变成了道德绑架。
现实是,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若对方没有主动寻求帮助,我们就不要自以为是地做主。毕竟每个人的决定背后,都有他的原因。少一点干涉,也能少一些后悔。
03
管好自己的嘴,造福别人
王小波说: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无声的修行,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出大戏,我们终究无法完整看到每件事的全貌,更无法了解一个人的所有。
所以坚持自己的同时,也要记得尊重别人,不“好为人师”,给予别人更多的理解和自由。
然后做一个能走远路的,安静沉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