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娟的《记一忘三二》,读到《挨打记》这一篇,特别有感触,忍不住干脆起身打开电脑,写一篇“同题作文”。
我挨打的记忆其实并不多。
我的父母虽然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但是他们几乎从来不打孩子。印象中,有一次,我问我妈要钱买个什么东西(好像是文具),她对着我咬牙切齿扬了扬手,却终究是没有落下来。
我妈当时的样子却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露耳短发下一张气急败坏的脸,脸上的肌肉绷得僵硬的,一口白牙紧紧地咬合着。
其实我妈根本不用这么生气,我又没做什么坏事。而我小时候也一直特别乖巧温顺。也许是我妈的这副形象跟往后的模样反差太大——我妈后来一直是长发(直到现在,也是长发过腰),印象中,那是我妈这辈子唯一一次剪短发——我似乎总也忘不了这一幕。
而直到很多很多年后,在我做了妈后,我才逐渐理解这背后的故事。那时候,我爸外出“抓现金”,我妈一个人在家,带着三个孩子,还要种田种地,放牛喂猪,砍柴干活……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烧水煮饭都要靠人工一把一把往灶膛里添火。我妈根本忙不过来,一头短发便是最真实的写照。我爸也没有抓到什么“现金”,家里经济条件一直很糟糕——而隔壁家的孩子,爸爸是小学教师,常年在家帮手做事,各种文具书籍自然也不曾缺过。同样是女人,我妈的命运在隔壁伯母的映照下,简直就是黑暗无边。天知道我妈如何垂泪又如何坚韧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她如果一点情绪都没有,那太不正常了。
可是我妈的手自始至终没有落下来。
我爸就更加了,他连装模作样的“假打”都没有过。从这一点上看,我妈和爸倒是天生一对了。放眼望去,村里哪户人家不打孩子呀?也只有他们,简直是那个村里的异类。
我爸在回想过去时,说到他唯一后悔的一次是,我妹尿湿了床,他一生气把她拎到门外吓唬了一下她。
不过,我挨过我爷爷的一次“打”。那时候,我叔叔已经在外面读完了大学并分配了工作。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我道那是外面的世界,比我们这个村庄好很多很多。因为我叔叔会时不时寄好东西回来。比如包装精致又好吃的蛋黄月饼、巧克力豆、水果罐头。要知道,那时候,在我们的村庄里,很多人依然吃不饱饭。但我已经提前知道并尝到了这么多的人间美味。我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叔叔寄给爷爷奶奶的。但是小孩子天生对吃的没有抵抗力。所以,即使爷爷把罐头藏在了柜子里,我也忍不住偷偷打开再多吃了一块。
爷爷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扬起手就给了我一巴掌。这一巴掌很轻,但也算是我为数较少的挨打记忆之一。我也不知道为何爷爷会如此生气。但其实,在所有的孙子孙女们中,他对我是最好的。我上大学时,他用卖金银花攒来的防老钱给我交了学费。他临终时只对我说了要好好保护我,要我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也有人说爷爷从来就把食物看得太重,但其实只能怪那时候物质太贫乏。一瓶水果罐头穿越千山万水来到这僻壤的山村,堪比金子。
这便是我童年在家里挨过的所有打。也可以说我在家里压根儿就没有挨过打。印象里,我的家人都文质彬彬的,无论有文化还是没文化。比如我爷爷,会跟我缓言说“人无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比如叔叔的信来了,一家人让没学会几个字的我来执笔,他们围坐在桌边口述;比如奶奶在讲自己一天的艰辛时,会说“灶前灶后三百里”;比如我的老师来家里,坐在奶奶的灶屋里说着我的成绩,夸赞说读书人都出在我家,我奶奶笑眯眯的,高兴得不得了……总而言之,在这个贫穷又边远的山沟沟里,竟然出了这么一个温润如玉的家庭,简直是人间奇葩。
也正是这种奇葩家庭的奇葩氛围养育了我,让我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无论经历怎样的困境,都依然对爱与自由充满向往。
倒是上小学后,我经历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挨打。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校园霸凌。
那时我们的课桌是双人木桌,两人同坐。那个学期,一个叫松柏的男生和我同桌。他成绩还不错,但是整天挂着鼻涕,常常一边写字一边吸溜吸溜地弄他的鼻涕,以防那鼻涕从鼻腔里掉落下来似的。我想,是不是这鼻涕惹得他心情烦躁,他成天像一头即将发怒的狮子——对了,他的头发乱得就像狮子头。他用小刀在桌上刻了一条“三八线”,但凡我的胳膊肘触到了这条线,他立马挥舞着拳头打下来。用力之大,令我记忆深刻。也因为此,几十年后在我把其他小学同学都忘光了的时候,我还是对他记忆犹新。我觉得他太暴力了,不知道他后来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我五岁上一年级,到了二三年级也才六七岁。现在看我那时候的照片,瘦瘦小小的,一看就是好欺负的样子。
那时候还有个女同学叫言凤,应该是年龄比我们大,个子比我们高很多。她能爬墙。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条小巷子,巷子一边是教室外墙,一边是堆砌的土墙。她一下课就奔到巷子里,两只手撑着两面墙,两只脚也各一边,噌噌噌就上去了。然后就开始耀武扬威地说,你们都从我胯下过,不过就打。
被她欺负过几次后,我告诉了我奶奶。我奶奶跑到学校找老师,跑到人家家里找家长。后来这事好像也就过去了。
其实我后来也很长一段时间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受人欺负,为什么会那么不惹人喜欢。
直到读了李娟的《挨打记》我也才明白,我小时候在班上年龄最小,也最矮小瘦弱,并且,我爸妈有段时间在出门在外(躲计划生育生我弟弟去了),我伴着爷爷奶奶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我看上去就像一个软软的小柿子。
所幸的是,除了这么一小段不好的经历外,我并没有挨过其他的打,也没有遭受过其他的欺负。老师们也都一直对我疼爱有加,赞誉不断。
并且,我也清楚地记得我上学(学前班,现在叫幼儿园)第一天的美好情景。那天,我爸领着四岁多的我来到那座山村小学校。然后,老师带我们走进一间教室,这教室土墙瓦房,桌椅摇晃,简陋极了。但是里面坐满了人,一个个仰着花朵般明亮的笑脸看着我,呼唤我的名字,叫我坐到他们身边——很多都是我熟悉的小玩伴,又因我爸没给我做好入学的充分准备,他们又纷纷给我递来纸和笔。
我感谢这些小伙伴,在我入学的第一天,给了我这么美好的印象,这是非常棒的仪式感。我像一株小草走进了春风。从此,那些被欺负的点滴也消解不了我对学堂的美好感受——跟李娟不一样,我从未想过不去学校。
有意思的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后,我竟然还跟那个叫言凤的女生成了好朋友,我还去她家住过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