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这个词,在我认知的是
1,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无外乎两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两者之中,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所起到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无论学校教育多么好,多么努力,多么完善,但是在负面的家庭教育下,谁又能保证小孩子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端正的是非观?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四川遂宁的七岁男童无缘无故用脚踢了坐对面的年轻男子三下,而后被过肩摔,头部被狂踩。孩子,你爸妈不教你,这世界会教你。当然该男子暴力行为的确是该谴责,但是男童只是调皮而已吗?
有次我去看电影,大概6,7岁的男孩子要上厕所,他爸带他上完回来后,他轻声细语的问是不是打扰到别人看电影了?同样是同龄的孩子,举止言行间透露出一个家庭的教育问题。
在我们国家家长最喜欢说这四句话来弥补过错:来都来了,人都死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于是“还是孩子”成了无数家长用来搪塞事故,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借口,然而他们口中的“孩子”却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纯真善良,相反,这些孩子做起恶来,往往才是最恐怖的。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还能说“孩子还小”吗?然而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蛮横霸道、自私无理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群于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正因为身后有这些人的维护,他们才敢肆无忌惮,正因为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会有父母出面摆平,他们才无法无天有恃无恐!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性本善还是恶,都没有自然就彬彬有礼的好孩子,更没有天生就胡作非为的熊孩子。在我看来,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都是一张洁净的白纸,只是后天家庭的因素各自变样。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养育出一个好孩子也是父母的义务。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只有一个好的灵魂榜样,才能唤醒撼动另一个效仿。教养是原生家庭传承给孩子最原始的灵魂,是父母爱意的最好体现。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影响你给孩子一个好的教养。而它不需要花费你一毛钱。却是天下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所有东西里,最低成本、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作为家长,能教育出个优秀的孩子首先必备有好的修养,修养与教养不同,教养注重的是先天的家庭教育,而修养更多的是强调后天的自我完善。可以这么说,教养可以用来评价一个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而成年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法律上,都已经具备了自主的行为意识,所以在衡量他的行为规范时,用修养更为恰当。
如果把原生家庭当成一块土壤,那么父母的修养就是养料,而孩子的教养则是培育在土壤里的果实。果实长成什么样,与土地有关,但更多的是与提供的养料有关。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外界信息的吸收缺乏最基本的甄别能力。
所以,这时候便需要周围的成人为他们提前做好过滤,将最优质纯净的信息灌输过去。因为这些信息,很大可能就会成为他以后三观与人格的一部分。
现在社会,从来就不缺锦衣玉食的富贵人家,缺的是一种高贵得体的家庭教养。很多父母竭尽全力,只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却疏忽了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家庭教育。
甚至很多父母在争取物质利益的时候,轻易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抛弃了最基本的道德与修养。争取了一点物质的同时,却在不觉中为孩子作出了最差的榜样。就在上个月我去上海游玩的时候亲眼目睹,一个年轻漂亮的妈妈带着8岁左右的孩子,跟司机理论该不该付5块钱的游览车车票而争论的面红耳赤。
其实,这何尝不是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又怎么比得上为他塑造一个端正的三观,良好的教养才是他以后立足社会的有力根本。
良好的教养跟家境无关,但跟家风有关。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但请别忽略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和自身的修养。
我也很俗,俗到望子成龙。对,是这样期望,但我更迫切希望他能有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正确的三观,希望他上进努力,心地善良,做一个有智慧,有教养的人。
教养是个好东西,希望你和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