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完端午节的推文后,又想了想,把端午安康改为了端午快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中似乎有一种声音,说是端午节祭奠屈原投江,或是曹娥,伍子胥投江,所以在端午节要庄重严肃,只能互送安康,不能送快乐,这种声音迅速席卷了所有的社交平台。许多人看后觉得恍然大悟,并以此作为谈资,引以为傲,觉得自己博学,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毫无道理。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吧,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 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合《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 飞龙在天”。传说,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因无力救国而痛心不已的屈原选择了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江自尽,那天正逢端午。
古人除了缅怀一会屈原,剩下的时间是很快乐地过端午节的。在苏轼的笔下,端午是这样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有着伊人倩影的美好,在陆游心中是“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也是很愉快的一天。到了唐代,根据《端午三殿宴群日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想来也是一次开心的宴会。也有着丰富的民间活动,像《酉阳东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劳之。到了宋初,宫中端午节要观“水嬉”并奏乐一日,朝廷还要赏赐群臣各种应节礼物与衣料,《梦梁录》:“五日重午节......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明代端午节在奉天殿举办筵宴,君臣好吃好喝并诗文唱和,皇帝后妃还去西苑看斗龙舟、划船,或到万岁山前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謇斋琐缀录》:“永乐间,禁中凡端午、重九时节游赏,如剪柳诸乐事。”端午还有专门用于过节的盛装--五毒吉服宫眷内臣和外廷官员都要在端午这天穿吉服。
查了一些资料,觉得祝端午安康最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端午节的主要民俗都有驱除灾害,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所以互送祝福,希望安康。
不管怎样,希望你快乐,如果快乐很难的话,那么祝你安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