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4
1.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疾病来自于他的力比多及攻击性的投注出现问题。
2. 当母亲的回应不恰当时:
① 投注到替代母亲的物体上变成恋物癖;
② 投注到自己,产生病理性的自恋。
3. 两个成年人的冲突会内化为孩子的内心冲突。
4. 创伤性事件被称之为诱因,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成年期间的首次发病,都可以理解为童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
5. 内在的客体分两种:内在的帮助者、内在的迫害者。
6. 咨询师并不需要重构来访者现实层面的亲子关系,而是需要重构来访者已经内化在人格层面的父母关系,让内在的迫害者成为内在的帮助者。在来访者移情并退行的情况下,咨询师陪同ta重新回到童年,把童年时期走错的那条路,重新用正确的方式再走一次。
7. 来访者去找一个咨询师来给ta做咨询,改善ta的人格,实际上就是寻求一个可以恰当地对待自己的人,用新的客体关系去代替旧的客体关系。
8.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没有退行就没有精神分析,甚至没有一切心理治疗。
9. 心理治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增加来访者的自我功能,让来访者的自我足够强大,能够应对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也能够应对外在环境的挑战。
10. 心理治疗,实际上就是来访者在与咨询师的关系当中,能够租借咨询师的自我功能。
11. 早年健康的人格在面对重大临时性创伤的时候,需不需要接受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呢?曽奇峰认为,答案是不需要。有研究显示,在这种大面积的集体创伤事件之后,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人,反而恢复得慢一些。因为任何人工的力量都不如老天的力量,也就是一个人的自然恢复进程。
12. 让潜意识意识化之后,会带来更加整合的动力,即潜意识与意识之间没有冲突。比如,小男孩成为男人之后,不再扯女孩的辫子,而是直接表达出“我爱你”。
入选主题
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