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有书友分享这个内容,就去查了查,这四项都是提高创造力的尝试及实验方法。
一、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增强创造力的核心,如果你已经在一个洞里,横向思维就指挖新的洞,而不是把当前的洞挖得更深。通过拓展思维的广度而不是深度,来建立新的关联。
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德·博诺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充分利用地皮,工厂新建了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同时将旧办公楼拆掉。员工搬进新办公楼后,刚开始因为新鲜都很有兴致,可不久,便开始抱怨起来,尤其抱怨新大楼的电梯不够快,而且也不够多。特别是赶上上下班高峰期,更是要花很长时间等电梯。
于是,工厂的几个决策层经商议想出了5个解决方案:
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楼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楼层停,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
2.安装几部室外电话。
3.把公司各部门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从而避免高峰期拥挤的情况。
4.在所有电梯旁边的墙面上安装镜子。
5.搬回旧办公楼。
那么你会选哪一个方案?如果你选了1、2、3、5,那么说明你用的是“纵向思维”,也就是传统思维。而这家工厂最后采用的是第四种方案,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博诺先生接着解释说:“因为员工们忙着在镜子面前审视自己,或是偷偷观察别人,注意力便不再集中于等待电梯上,焦急的心情自然得以放松。这就是‘横向思维’,它跳出了人们考虑问题时的思维惯性,因为大楼并不缺电梯,而恰恰是人们缺乏应有的耐心。”
哲学上说,世间万事万物原本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有时却可以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不妨跳出思维的惯性,这样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随机关联与之类似:试着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任意东西联系起来(比如登月或香蕉),用这种人为的方式强迫自己思考,新见解往往会随之浮现。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另一种方法,通过反过来思考那些看上去固定的、传统的、想当然的主张和观点,迸发出新思想。
例如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一个著名例子。
在常规思维下,一个人掉进水缸里,我们会思考怎么“让人离开水”,只要离开水,人就能够脱险。
所以正向思维的思考是:如果这个人能够游泳和闭气,那么他就能够从水缸中离开;或,如果其他孩子能够从水缸中拉起里面的人,那么这个人也能够从水缸中离开。
但问题是,如果这个人不会游泳和闭气,或者他的手无法被其他小孩子够得着,那么他就可能要面临溺亡的危险。
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用正向思维的方式,是很难解决到问题的。于是司马光,就从“让人离开水”这个思考,转换成“让水离开人”,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
有了这种思考,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只要把水缸砸烂,那么水就离开人,人就因此而脱险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某些问题都懂得运用逆向思维,我们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做到省时省力了。
三、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团队努力形式,重点是在讨论结束前避免互相否定和批评。这种方法认为批评和自我审视(基于对他人想法的焦虑)通常很快就会对创造力造成致命的伤害。
这些技能的演变是对自然资源匮乏现状的回应,而更注重博学的我们的祖先就没有这样的困境。微精通就像榨果汁,提供了比上述任何过程所能用到的更多的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你转换视角的信心。
如果你是现代专家,你会诚惶诚恐于跨出自己的领域,同时恨不能与外来入侵者做殊死搏斗。这导致故步自封,进入“或战或逃”模式,而不是开放和分享,后者才是使你拥有创造力的真正模式。所以,如果只是坐而论道,空谈头脑风暴、横向思维概念什么的,这些方法将毫无用处,因为你根本不敢用它们。但是如果拥有一些微精通,你就能在不同的知识领域间来去自由,一切都看起来不一样了,视角也转换了,而且你的信心增强了,更具创造力。
四、开放思维
一旦习惯于实践微精通,你会睁大眼睛观察,而不再是眯着眼看世界了。不再自我设限,不再认为自己的兴趣幼稚而肤浅,慢慢地,你将对任何事情都饶有兴致。
着实羡慕一些人,多才多艺,触类旁通,通过这本书对微精通的诠释,很多事情也不是那么困难,很多人也并一定就是无可比拟的天才。理解原理,提升兴趣,假以时日,刻苦训练,你也将成为一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