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但凡从事蜂产品行业的人,动不动就拿《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学典籍,来证明蜂蜜的营养价值。
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
道家之丸,多用蜂蜜,修仙之人,单食蜂蜜,谓能长生。
凡觉热,四肢不合,服蜜一碗能止肠澼,除口疮,明耳目,久服不饥。
灵娥御之以艳颜。
......
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得明明白白:这些功效乃专指土蜂蜜,且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岩蜜更次之(食疗本草记载)。
接上期意蜂蜜的内容,秦岭一白本期说说土蜂蜜,这是中华大地古老而独有的蜂蜜品种。
在采集时代,原始人会在树洞、岩穴中寻取野生蜂巢。捣毁蜂窝之后,用火烧死蜂群掠食蜂蜜、蜂子。
这就是“既毁我室,又取我子”的最原始掠夺式取蜜方法。
到商周时代,人们已学会用烟熏散蜂群,取出蜂蜜后用泥草涂抹洞口。懂得了保留土蜂窝,就可以持续取蜜。
《诗经》: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礼记》: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
《楚辞》:瑶浆蜜勺,人君蜜食
东周时期出现蜜酒,而且会将蜂蜜与稻、黍熬煎成粔籹、蜜饵等食物。
一直到东汉,华夏大地上纷飞了亿万年的土蜂,终于遇到祖师级人物——姜岐。
“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高士传》。
他是中国第一位养蜂专家,开启野蜂家养时代。而土蜂的驯化养殖,依旧遵循着“天人合一”的古朴理念。
姜岐砍下树干上的野蜂窝,悬挂在屋檐下照养观察。并观察记录蜜蜂习性和蜂房结构“不容翰鹄卵”。
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蜂为“飞虫整人者”,蜜为“甘饴”。蜂产品也开始应用到医药、印染、制烛。
《神农本草经》将蜂蜜、蜂子、蜜蜡列为医药上品。
《西京杂记》记载蜜蜡用于制作蜡烛、印染。(古称“蜡缬”,现称“蜡染”)
《伤寒论》的蜜煎导方:食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
三国时期更是常见,有孙亮“使黄门中藏取蜜渍梅”、袁术“但无蜜,乃呕血而死”等记载。
魏晋南北朝,道家巨子郭璞的《蜜蜂赋》记载蜂群中有总群民、大君、阍卫。“营翠微而结落、应青阳而启户”的生活习性。
发现蜂蜜是蜜蜂“咀嚼华滋酿制而成”后,随成为贵妇的天然化妆品。《名医别录》“酒渍蜂子敷面,令人悦白”。
到唐代,家庭养蜂已较为普遍。杜甫写过“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李商隐的“红露花房白蜜脾”首次提出“蜜脾”概念。
药王孙思邈提倡“葡萄、蜜等酒不用麯”的自然发酵法,并开始用蜜酒来治病。
到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专业化的养蜂场。
《小畜集·蜂记》阐述蜂群特性:蜂王其色青苍、大于常蜂、无毒;失其王则蜂群溃乱、分蜂时或团如罂,或铺如扇,拥王而去...
此时蜂蜜做的蜜饯(蜜煎)、果脯极为流行,古人已意识到“花色不同蜜色随异”(今人却还以为蜜色不同是造假)。
元代的人工蜂窝已呈多元化。如“砖垒小屋,两头泥封”的砖砌蜂窝、“编荆囤两头泥封”的荆编蜂窝等。
明清时代,是土蜂养殖的巅峰时期。
刘伯温的《郁离子》不仅详述蜂群四季管理方法,还发明“刳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的木桶蜂箱,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分蜂-召收-留蜂-镇蜂-防护-割蜜-藏蜜-炼蜡”技术已成体系。一般农户养十余群蜂,专业养蜂户多达百群。
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出“蜜以密成”和“割蜜如十一取税”。
宋应星《天工开物》指出“蜜无定色,皆随方土花性而变”。
徐光启《 农政全书》研究雨水、花木、蜂蜜的关系,靠气候预测蜜量丰歉。
蒲松龄《蜜蜂》指出“门户清静,来往不繁,经营不勤”是分蜂预兆。
......
数千年间朝代更替,但土蜂的养殖和食用从未间断。医家、道家、文豪、王侯等各色人群,对土蜂有着特殊地关注。
最最重要的是:所有古籍中,从没有土蜂病害的记载,只有对自然天敌的抵御方法。如蜘蛛、山蜂、蚂蚁、雀、鹩鸟、狐狸等。
但是这一切,从清末时期意蜂传入改变了。本文不再提及意蜂历史问题,有兴趣者可以翻阅以前的文章。
意蜂传入我国后,由于高产量、高收益、易驯养等特点,在中华大地上如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发展。
意蜂和土蜂天生敌对,而且意蜂个头和攻击力较强。如今残活的土蜂十不及一,早已躲入各地山区。
由于土蜂采集的山花种类丰富,自然酿造时间长,所以营养价值很高(参考上述各种典籍)。
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兴起,古老的土蜂蜜再次火爆起来。
但是,这个行业非常混乱。
目前市面上有四种常见土蜂蜜
1.野生蜂蜜:深山里大树、岩壁间的自然蜂群。
只要寻获的时节、天气合适,营养价值就很高。但是存在安全隐患,比如野外的雷公藤等蜜源,对蜜蜂无毒却对人体致命。
最关键的是产量太低,可遇而不可求。
2.木桶土蜂蜜:上文所述的传统的养法,一般多用木箱、泥巢等。
每年十月前后只取一次蜜。年景好的能取二三十斤,但蜂群飞逃、无蜜可取的情况也很常见。
营养品质近乎于野生蜂蜜,而且排除有毒蜜源的风险。
3.活框土蜂蜜:用类似意蜂的活框蜂箱,养殖中华土蜂。
改变割巢取蜜的老方法,大大提高蜂蜜产量。但是活框方便饲喂、摇蜜,人为操作的办法多,品质就看良心了。
因为活框的酿蜜周期短,无法解决蜂蜜含水量高的问题。
4.假土蜂蜜:最常见是用油菜蜜等廉价意蜂蜜勾兑,也有人纯粹造假。
土蜂采集杂七乱八的小花,更有些药材花酿蜜。不同山头的土蜂蜜品相不同,很难单从形态上鉴别真假。
秦岭一白写过近60篇的蜂蜜科普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翻阅了解更多的细节问题。
最后,秦岭一白说说土蜂蜜这种自然食材的天然矛盾性。
很多喜欢养生的朋友,跟风花高价买来的大部分是垃圾货。因为,他们还没搞清楚天然食材的基本特性。
天然食材分布散、周期长、产量低,越是穷困的落后山区,出产的食材品质越高。
1.产量跟不上:名气大、销量高,几乎不可能是纯天然食材。
2.名气跟不上:真正的纯天然食材,只能是稀缺型小众供应。
打个比方:野林子里的天然山参和试验田里种出来的人参,功效、产量、品牌度能一样吗?
最后提醒大家:天然食材不是药,只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要长期坚持。
市面上那么多蜂蜜,真正“采百花精华、酿自然琼浆”的好蜜并无多少。既然选择要吃,那就吃点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