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2-15-1
【原文】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白话】孔子说:“(君子)博学于诗书等典籍,又能用礼来检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背离圣贤大道了!”
【思考之一】“博学于文”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钱穆先生说:“文,《诗》、《书》、礼、乐,一切典章制度,著作义理,皆属文。”“文”不是说什么书都可以称之为“文”,只有那些阐述宇宙人生真相的经典,才可以称之为“文”。古人云“文以载道”。这里的“文”不仅仅是用文字表达内涵这么简单,而是说这些文章典籍承载了“大道”,在这些文字中,承载了古圣先贤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古圣先贤修证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所以,“博学于文”的“文”,涵盖圣贤的血脉,是真理的载体,是阐述宇宙人生真相的诗书礼乐、文章典籍之总称。
【思考之二】“博文”与“约礼”是什么关系?
本章与《雍也篇》第27章,“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基本一致,只是多了“君子”两字,为什么重出?程树德引《论语后案》上说:“博文约礼,经中重出,圣教之谆复也。”是因为博文约礼,太重要了,所以圣人要反复叮咛。
《论语》一书唯一记载颜渊的一句话就是《子罕篇》第11章,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在颜回的这些赞叹中,除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外,其它都是对孔子老师的一种仰望、感慨,用的是比喻、比方,唯有“博文约礼”才是真正赞叹到实在处、根本处。从中也可知“博文约礼”是孔门心法的精要。
“博文约礼”,可以说是孔子教育、教化的血脉所在,是孔子教育思想、方法和次第的扼要之处,高度凝炼。唐文治老先生曰:“此圣门之家法。”刘宗周曰:“此孔门教人定本也。”
“博学于文”,首先应是好学。孔子在《学而篇》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出学习之道,应当是觉悟之道,成圣成贤之道,也可以说是人从畜生道分离出来,从野蛮洪荒走向文明开化的离苦得乐之道。在《公冶长篇》最后一章,孔子道出了“为学”的可贵性:“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直言不讳地讲,具有忠信等等这些品质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像我孔丘那样持之以恒地朝着成圣成贤目标而好学不倦的人不会太多,甚至很稀有。故蕅益大师点评说:“‘好学’二字,是孔子的真面目”。其次,好学者一定会博学。朱子曰:“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李炳南老先生说:“已成圣人,是智者,是不惑者,无所不知。学者未成圣人,必须博学,以资推行仁之事业。古语‘一事不知,儒者所耻。’以有惑而不知,故以为耻。”圣人是智者,他无所不知,凡夫要达无所不知的境界,就要博学、无所不学。真正的儒者,只要有一件事不知道,内心就会生起惭愧心、羞耻心。明朝两朝帝师张居正讲解说:“君子之学,将以求道也。然道散于万变,而文则所以载之,使非博之以文,则闻见浅陋,而不能旁通。”君子不同于小人,是要求大道的,道是什么啊?道无形无相,隐含在千变万化当中,这千变万化的道却载在这些文献典藉中,如果不能博学于文,就无法圆通大道。
“约之以礼”,就是要用礼约束自己。“礼”是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博学的同时,要用礼来自我检视,每日三省,克己复礼,使心收敛专一而精进。约之以礼,通过好学而博学,我们所学必须结合自心,时时反求诸己,将自己的行持变成经典本身,在不可须臾离的道上努力。《礼记·曲礼》讲:“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因为我们还是凡人,本性被覆盖住了,要使我们的明德复明,就要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
张栻曰:“博学于文”,广闻见也;“约之以礼”,守规矩也。闻见虽多,而不能约以规矩,则操履不实,亦岂得不违畔乎?
程子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论语正义》曰:“博文”即《大学》之致知格物,“约礼”即《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人非博学,无由约礼,故夫子言“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然徒事博文,而不约之以礼,则后世文人记诵之智,或有文无行,非君子所许也。
《孔子家语·郊问》《礼记·礼器》均记载: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意思是孔子说:“即便将《诗经》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假如未学过礼法,就连最简单的一献之礼恐怕也难以成功。所以孔子家的“诗礼家风”就是庭训孔鲤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思考之三】“约之以礼”是要我们约束自己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约束自己的私欲。既然要约束它,说明它在我们的内心盘踞时间很长,是和自己的身心难以分离的一种习惯、习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私欲、私心。这种私欲与私心,就是一种强大的“我爱执”,在面对一切对境时,眼、耳、鼻、舌、身五根,会不假思考地去追逐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的境界,满足自己的私利。现在要用“礼”来约束这种私欲的无节制的膨胀。
那么,如何以礼来克制私欲呢?张居正说:“举凡视听言动之间,都守着天理之节文,不敢少有放肆,这是约之以礼。”就是面对各种境界时,能够约束自己,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种约束的方向,就是自己的身心要与大公无私的天理相配,与人伦道德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