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二
第六周 2019/3/23 ~ 2019/3/30
这周继续学习《参与感》,主要学习了“产品篇”,“品牌篇”和“新媒体”。
产品篇:
1. 为了让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核心是MIUI团队在论坛和用户互动,系统每周更新。
2. 也许这个“橙色星期五”所发布的新功能就是他们亲自设计的,或者某一个被修复的 Bug,就是他们发现的。这让每一个深入参与其中的用户都非常兴奋。
3. 做小米后,KK意识到了微软的短板,他把微软的开发模式称为“3110”,前面三个数字不管放大多少倍,多少人去做这样的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代表用户的这个数字还是零。
4.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感受:
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了小米是如何在产品上追求小米的极致,以及如何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到小米的产品和活动中来,以用户为出发点,和米粉做朋友。其中让我感受较深的一句话就是: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我觉得这解释了小米为什么是一部“互联网手机”:顾名思义,就是把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结合起来,做营销活动,应该结合产品,不能脱离产品,要让产品有生命,在活动中要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真正参与进来,能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链接,并且能不断产生反馈,反馈出对产品的感受,对活动的感受,这个产品或活动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若符合,哪里需要一直保持下去,哪里还可以精益求精;如不符合,哪里需要改正,哪里需要增减等等。这样在整个过程中,让用户觉得小米的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电子设备,而是自己亲自参与设计,一步步看着长大的,像是自己孩子一样,想一想,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品牌篇:
1. 潜入用户大脑做品牌,不是广告式的,而是口碑渗透式的,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断做产品和服务创新
2.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感受: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已经是个耳熟能详的词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受很多外界的信息,那么如何让某个产品某个品牌留存在用户脑海里,是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米公司给出了它自己的答案:口碑渗透式,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和小米公司类似,京东公司的立足也是从口碑开始的。创业初期,京东从柜台做起,曾经是中关村第一个明码标价的商家,因为没有钱、渠道,客户也很少,前期差点没法生存。但是这样做3个月后,客户的口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威力,熬过了前期的积累种子用户时期,京东从1个柜台,不断发展,一直到现在,这种潜入用户大脑的方式,虽然慢,但更持久,也更强大。
新媒体:
1.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2. 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
3. QQ空间是营销阵地,而微信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是服务平台
感受:
在这一部分,我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第一个,是小米在微博上做的活动运营案例,“我是手机控”。这个活动原来我也参加过,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当时选过小灵通,诺基亚,三星,爱立信,并且还写了一段感受并转发,虽然现在感觉这类似的活动有很多,已经不足为奇了,但是在当年,这些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都算是很新奇的。现在不仅是站在几年以后往前看,并且,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活动,了解到这个活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抓住了用户的那些痛点,如何能让用户“上瘾”,这是一种不一样的体会。
另一个感受很深的,是小米对QQ空间和微信运营不同态度和运营手法。QQ空间的目标用户主要是25岁以下,用户行为是喜欢用手机拍照上传照片,用户更倾向于点赞表达喜欢与否,所以针对QQ空间,小米通过红米线上首发这一活动,为小米在年轻人中打开了知名度,为小米官网带来了很不错的外部流量,最终10万台红米手机在1分30秒内全部售罄。与QQ空间不同,微信的生态是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用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所以针对这一点,结合微信的语音功能,小米推出了“吼一吼”活动,让用户对着小米手机的微信公众账号,发一句语音消息“我爱小米手机!,然后根据用户喊出这一句的分贝数进行排名。分贝数高的用户有机会中奖,还能够获得以极优惠的价格购买米兔玩偶的权利。在这个活动中,用户会看到不仅看得到自己的分数,还能看到其他人甚至是朋友的排名,这就激发了用户的好胜心,并且比赛易于操作,最终给小米带来了几十万的公众号关注度。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小米公司能够做出现象级产品和活动确实是有原因的,在新媒体时代,既要知道我的目标用户在哪里,我的用户是哪些人,我的用户它的用户行为是怎么样的,还要结合新科技,不断用新玩法去刺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