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整理,越轻松》(读书笔记,2025.02.05)
序言 用看得见的世界疗愈看不见的内心
环境引导行为,行为塑造态度,当我们内心的态度发生变化后,就不受具体环境的影响了,我们会反过来主动调整环境来和我们的内在需求达成一致。
当你被乱七八糟的想法和焦虑情绪困住的时候,不妨先从手头的事物开始,去改变一下真实世界,整理看得见、摸得着的空间和物品,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不是因缺少资源所致的,而是因无法使用好已经拥有的资源所致的。我们不是无法更好地展望未来,而是无法更好地活在当下。
• 为什么追逐秩序感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 为什么说“整整齐齐”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 整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本质上都是在做些什么?
• 为什么我们从3岁就开始学习分类,到了30岁还是没学会?
• 为什么人人都想断舍离,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 如何规划一个真正能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收纳系统?
• 如何把整理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心理问题的源头,可能恰恰就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一旦放弃了催熟的压力,一切便会自然而然地开花结果,你一直期待却无法实现的事,也会水到渠成。
目录
第一章 心态:井井有条,是生命力的体现
维持整洁是“伪”工作吗
用最少的努力去最大程度地对抗熵增
整理改变的不只是环境
第二章 出发:行动前,先设定合理的目标
定义问题时,差距就已经拉开
收纳系统的5个问题阶段
整理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第三章 集中:看见它,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整理是破坏性创新
对物品进行“二维展开”
先完成对信息的收集
正视是最好的情绪疗愈
第四章 分类:结构清晰,大脑不累
“同样”不等于“同类”
通过分类学会结构化思维
分类的检验标准
分类是思维的“安慰剂”
第五章 筛选:锻炼决策肌肉,找回自我力量
先筛选,后流通
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断舍离
整理是最低成本的决策练习
第六章 收纳:为了新目标,重构模型
做什么:如果规划生活
用什么:如何规划物品
怎么放:如何规划容器
自上而下,规划未来
第七章 生活:拥抱变化,轻松前行
收纳要服务于动态的生活
最难的是来自人的挑战
整理是为了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