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前端,是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一个概念。
在讲解“新产品开发流程”时,模糊前端的重要性做了十分的强调。 原文描述是“在产品初期,成本投入较低时候,会较为清晰探索新产品的能力。以便对持续投入更有信心”。经典!
几个关键词: 初期, 成本投入较低, 清醒。在这个阶段做出深度的探索和全方位评估,兼顾了入局获取的信息丰富性,也兼顾了由于初期投入成本不高,不会被“投入”裹挟的思想困境。
互联网巨无霸们开创的多产品线内部起步同时进行。颠覆了传统企业,方案一个个来,一个上线后,另外几个正在研发。甚至,就赌在一个主产品上的“自古华山一条道”的产品策略中。
深受互联网公司推动,“海尔”,“韩都一舍”,“红领”等传统企业先知先觉,自己颠覆自己,在内部调整组织结构,建立了同样的模式。应该这样说,他们还没有完全完成互联网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率先升级了产品开发流程! 这样的变化,让企业用最低的成本试错,伴随着开发流程进度,企业持续定义并为每一个节点制定关键指标。到量产和上市规模化前,已经有过无数轮淘汰赛。
根据国际统计数据记录,能够在产品开发初期,持续投入探索新产品的能力的项目,61%的机会获得成功,好的公司可以达到82%,而其他的公司也可以到达59%左右。 了解到这个数据后,我更关心支撑“模糊前端”的逻辑。是什么让市场上智慧的开拓者们给自己想出这一招呢?
这意味,市场敏锐度,行业深厚度,客户的行为动态分析,供应链成本等等,18般武艺都得拿到台上秀。 这一招最狠的地方在于“自宫”。 靠着一个好产品,可以昏睡百年的美梦岁月,挥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自己爱的产品别人就爱?叫好不叫座的产品,今天说起来就是“钱烧得”。
反复思考看到的和经历的,至今在的和不在的,遥遥领先的和苦苦挣扎的, 这个逻辑,直接就是来自市场客户的画像!客户的挑选行为,在价格、性能、外观等等大部分已经具备或者开始综合性组合的选项思维。
比如:拼多多2019年的业务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一线及二线城市,这是对一线二线城市对价格敏感度不高的理论最调侃的事实。“一个便宜三个爱”亘古不变,只是这个爱是变动的,便宜对应的标低是不同的。由于质量提升,加生产规模被冲起来了,便宜牺牲的不再主要是质量,可能是功能,可能是中间环节。前端,是否探索到?是否深挖到?非常注意是,未经打磨的前端,估计就是一个坑的第一个台阶。
一旦产品进入规模化,进入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策略的改变,代价是巨大的,也就一生一死之间了。所以,老人家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这个故事了。“模糊前端”,代表了变迁,要求我们开始就要做深度思考,因为“竞争优势”,在外界和市场混沌时,更容易抓住,你来定义“利润和价值的点位”。这是每个企业渴求的。
所以,对于产品开发而言,前期必须跨部门组队评估:一线销售/市场;二线产品/运营;三线财务/技术开发,要综合评估,才能动手开干。 未经过好好投入“模糊前端”的项目,有3个特征:生命周期短;劳命伤财;团队成就感低; 今天做成做好的基础是聚焦在开始!
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可能成功的产品”作个画像,一个主意出现的时候,写下来,被团队否认过,推敲过,计算过;开始就建立了市场界面,不断和客户和市场跳舞。一曲或者几曲下来,就知道是否要继续安排下次“约会”。
这个过程,需要万分的耐心和蛰伏期,这是最好的新产品壁垒!游戏最考验的时候,恰恰是读规则,问玩伴,功略技巧的那段日子。因为进入游戏后,是否能玩出精彩,玩得就是排行榜和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