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带男朋友回家,家人对此事颇为重视,七七八八来了大概十多位亲友,父母决定去外边吃饭。爸爸最开始说定了家附近的小饭店,中午我们都到了,才被告知这里有人定喜宴,已经定满了。于是我们等在小饭店门口,过了十来分钟,才打来电话说去另一个饭馆。
那时武汉天仍然很热。我们站在小饭馆门口等我爸电话的时候,婶婶小声同我说,“你爸啊,做不了什么大事。”
那个时候我心里确实有点埋怨老爸的不靠谱,提前预定一下餐馆也不是什么难事,何至于要十几个人干等着呢?但是听到婶婶这句话,我鼻子一酸,几乎委屈得哭出来。
从小我爸就是我们的反面教材。爷爷是老党员,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因为家境困难不得不退学回家务农,奶奶本来可以去念师范当老师,因为舅爹不允许(那时候当老师属于“臭老九”,不算有地位的职业),故而没去成。二老十分重视教育,家里再困难也要先紧着孩子上学。可惜我爸兄妹四人,只有叔叔考上了我们那里最好的大学。我的两位姑姑也没有上大学,但是都是因为个人原因。据说我爸小时候非常聪明,加上又是长子,爷爷乃奶奶寄予了厚望,而他偏偏不好好念书,高考之前去喝酒喝醉了,考场上直接睡着,因而成为反面典型。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拿我爸和我叔叔的“事迹”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
小时候我也很羡慕堂弟能够每到寒暑假全国各地去旅游,不到十岁就去了云南、新疆这些我觉得十分遥远的地方,能够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能够参加绘画比赛,能够评选十佳少年——这些原本离我很遥远的事情,却因为爸爸和叔叔不同的人生际遇,直面于我眼前。
然而我也没有因此觉得我爸爸是无用的。相反,少女时代我一直怀着对父亲深沉的崇拜和爱。从小他就告诉我“尽信师不如无师”,给我检查作业,讲解数学题。不管多难的题他都有办法解出来。初中时数学老师跟我爸说让他在家多辅导我,我爸直接回:我们要是懂还把孩子送学校干嘛——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每年我生日,他都给我买蛋糕。20岁时他说,你已经长大了,爸爸不再给你买蛋糕了。21岁时却还是会继续买。
直到大学毕业,说起找工作的困难,我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生气的说,怎么能这么说,到时候工作不顺心,你回家,我们养了你二十几年,也不在乎多养你几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我长大了,意识到爸爸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爸爸喝酒很凶,我劝他少喝点酒,有空去医院做个体检,他被我说得烦了,讲了一通他的身不由己,害我哭了一场。
然后慢慢发现他不再是我所知道的那个豁达开明的父亲,变成了目光短浅的市井小民,喜欢抬无谓的杠。最难过的是,有一回一家人一起吃饭,爸爸说起读书并没有什么用,我们上完大学工资还不如同村初中毕业出去打工的人。这是我们小时候帮帮我们检查作业,为我们每一次的奖状和成绩单而高兴的父亲吗?
但是每当叔叔婶婶表现出对父亲无语的轻视时,我还是会非常难过。有一年叔叔安排我爸接了一个工程,吃年夜饭的时候,叔叔问起工程的事情,跟我爸讲话没有称呼大哥,让我默默难过很久。我这么在乎父亲能否受到应有的尊重,他有时候的表现却也确实让人尊重不起来。有时候我甚至也会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想法。
相比家里其他人,叔叔算是事业有成,对家人也有诸多照顾。哥哥考大学的时候分数不够专业线,叔叔出面调剂到本硕连读;我的高中老师是他的高中同学,大学院书记是他师弟,因而求学路上也多蒙关照。甚至如果我按照他的安排念本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就有可能直接留校。
从小我就常常争着一口气,要比堂弟成绩好大学好,要有所成就,让我爸能够在叔叔面前不那么“一败涂地”(但是我跟堂弟的关系比跟我哥还好)。但是我的性格,又并非争强好胜的一类。我争的这一口气,并不是我爸看重的。他一生碌碌无为,也是性格决定,他本来就是胸无大志的人,只希望快活过完这一生。苦也罢,累也罢,他从未抱怨命运,不责怪生活,混沌度日。偏偏我也继承了他这一点,对稻粱谋本身并没有太高的追求。前几年我在丽江混日子,爷爷奶奶总是担心的问,难道你也想要像你爸爸那样辛苦的过一辈子吗?我无言以对,只觉得爸爸这一生,虽然辛苦,但是夫妻和睦,儿女顺心,无病无灾,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不得失败吧。后来我来广州,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终于要走上稳定的生活了。但是我内心时时也很矛盾,爸爸啊,你究竟希望我这一生怎么度过呢?
前几天豆瓣看见一句“我未成,他已老”,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去年爸爸满50岁生日,我定了蛋糕提前回去给他庆祝生日。眼看又将到父亲生日,你牵挂的孩子,她也已经长大了,这一生,总会有她自己的活法。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