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刻画的巨人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丰满,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呈现了童话的美好。本课重在以一篇童话为例,让学生了解童话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续写童话,加深对童话特点的印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单元习作要求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在第一课中国童话之后的一篇外国童话。但课文对原文有所删减,设定续写童话的要求,既让学生加深对童话的了解,也使学生通过验证原文的结局,把童话读完整。

在三年级学习童话的基础上,要求不仅指向“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要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形象。本课通过让学生先感受花园奇妙的变化,进而了解巨人的转变,让人物形象逐渐丰满。随之充分发挥课文的导读功能,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并学习发挥想象续写童话片段。

本课抓住两个核心问题:花园有怎样的奇妙变化?巨人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展开课堂活动。通过图表梳理故事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通过体会巨人态度的变化感受人物形象,并根据情景发挥想象进行续写练笔。课堂上,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感受童话奇妙的环节,对于“时间”如何界定,有些疑惑,后来通过讨论,共同认为“墙”这一事物可以作为线索。如下,小组交流时都能根据自己找到的体现奇妙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的续写:发挥想象,当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后,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由于作品展示随手拍的惯例,有些同学课堂练笔开始懈怠,本周起采用随机挑人展示作品的方式,前面两节课,随机抽到的两位同学的作品没完成,不予加分,一句话都没写完的存在态度问题的扣分。这样下来,课堂练笔偷懒的现象基本没有了,虽然随机挑的作品没那么好看,但是学习是在真实发生的,只要有写有评,相信更能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