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去世了,孔子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第一,颜回是孔子的衣钵传人。孔子对于颜回这个学生的爱是无法言语的。孔子教了这么多的学生,“吾未见好学者如颜回也”,没找到比颜回更好学的学生了,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于仁。但这个衣钵传人却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离开了。
第二,孔子是把颜回当作学问知己。我教,你会;你问,我答。这只能称之为学生。知己就是伯牙与钟子期,我弹琴你便懂。是人生难求的。所以,颜回是孔子最大的知己。而今,知己再也不在了。
第三,孔子是把颜回当孩子的,视如己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去世后,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我悲痛太过了吗?可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恸比哀更深一层次。“夫(二声)人”:这样的人。
人生能够放声大哭的机会不多啊。尤其是孔子这样的人,修养这么高,把自己修炼的这么好的人,政敌打击他没有哭过,绝粮于陈蔡,没有哭过,子畏于匡,被别人围住要杀死他的时候没有哭过,桓橔推倒树想要砸死他的时候也没有哭过,就连他儿子死论语都没有记录过他有多么大的悲伤。
这样一个老人家,在此时此刻说:你不为这样的人哭,你为什么样的人哭啊?
这是孔子的选择,他认为,就算是超过了哀伤的标准,极度得悲痛了,这也是应该的。
人生能够为之悲伤至极的人不多。我们要且行且珍惜。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去世后,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 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厚葬他不是我的本意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啊。”
颜渊死的时候,他的同学们很多都已经有权有势了。所以同学们希望能够厚葬颜渊。
前文所说的,连棺椁都没有,是因为同学们还没有来奔丧,古时候是“奔丧”,因为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讯息也慢,真的好远。
颜回本身就是一个平民,厚葬就是不合乎礼制的。孔子又把颜回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希望能够像安葬孔鲤那样按照礼法安葬颜回。但是“那些家伙”最终还是厚葬了颜回。孔子对此发出了感慨。
我们世俗的理解可能是孔子虽然如此感慨,但内心是高兴的,觉得这些同学真的太有情谊了。但是从孔子的角度来讲,孔子还是希望能够把颜回安葬得合乎礼法的,所以孔子也可能是有所失望的。
但无论人情还是理智,颜回最终还是得到了厚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