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0—8岁儿童自律教育》培训总结

————景梅娜+春蕾怡馨幼儿园

1、纪律教育:在幼儿园,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纪律观,指导纪律的真正含义,能够正确地处理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压制幼儿,教师应该先让幼儿有一个关于纪律的概念,而不是命令式的做法,做到让幼儿真正理解这些纪律,将外在的纪律转化成内在的纪律,帮助幼儿形成内在的、积极地、有序的纪律,而不是纪律的被动者。帮助儿童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有能力判断正误。

2、例如:当孩子去碰玻璃杯的时候,家长第一反应可能会大吼一声,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被吓到。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可能下一次他还是会主动的伸出手去碰玻璃杯。正确的做法是我们拉着孩子的手,逐渐的靠近玻璃杯,让孩子的手感受到玻璃杯的温度。当孩子的手触碰到玻璃杯的瞬间,因为烫他会本能地缩回。这个时候我们再告诉孩子,这个杯子烫不能动,在孩子的意识中,她会把烫和刚才手碰到玻璃杯的那种感觉联系起来。这个时候才会在她的意识中建立烫的概念。下一次当他在看到玻璃杯的时候,他的意识中已经有了烫的概念,就不会再去主动的触摸了。

3、 今天听马学红老师讲到美国行人过马路的规则让我感受挺深,虽然在美国行人也和车辆一样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行动,但当开车通过十字路口时,如果有行人过马路,无论何种情况,一切大小车辆必须停下来让路,即使是在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司机也会看到行人便善意地停下来,这在美国是起码的常识。而在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人们的从众心理,当人们发现闯红灯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自私侥幸的心理就会唱主角。这就是中国和美国过马路的差异就充分说明了文化的差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