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澄清石灰水,共同探讨化学知识、教育、读书,共同学习进步。
在电影《土拨鼠之日》中,气象播报员菲尔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抱怨工作和生活的枯燥和无聊,也不被周围的人喜欢。一天,菲尔被派往一个小镇上去采访每年一度的土拨鼠节日庆典。在2月2日庆典这天,菲尔发现镇上的人通过一只土拨鼠来预测这个冬天还有多久,这种事情当然让菲尔感到鄙视,想赶紧完成采访后回家,而故事就开始于阻挠菲尔回家的暴风雪后。
第二天菲尔醒来,听着一样的广播,遇到一样的人,经历着一样的事情,发现自己一个人被永远困在了2月2日这一天,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经历,除了菲尔外其他人第二天都会失去前一天的记忆。菲尔感到迷茫,起初尝试着向同事解释、看脑科医生等。无效后开始放纵自己,制造车祸、抢劫银行。一段时间的刺激之后开始觉得这种日子毫无意义,开始了各种形式的自杀,但是时间还是不断重复着2月2日这一天,第二天醒来,仍然重复着。菲尔开始思考,既然自己无法改变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于是他学习钢琴、读书、制作冰雕、帮助他人,自己变得快乐和幸福起来,也走出了这个死循环。
菲尔的改变其实也是我们思维成长的必然阶段。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美国作家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中提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书籍内容包含“思维模式”、“思维模式解析”、“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改变思维模式”几个部分,对天赋和努力进行深入探讨,为人生的幸福与成功指明了方向。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愿暴露自己的不足,时刻都在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而不是不断的提高自己,产生一种时刻想让自己表现得很聪明的认知。当他遇到挑战时,因担心失败丢脸而避免挑战;当他遇到挫折阻碍时,会产生自我保护,认为自己不行,从而放弃。他们认为一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好是因为他聪明,而不是后天的努力。只想着证明自己的他们停滞不前,无法激发自己的潜能。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可以提高的,他们喜欢迎接挑战,即使那是自己的短板,也不会灰心,他们觉得自己从中学到了东西,自己在成长。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不在乎面子,不会总想着证明自己,而是从挫折、批评中学习,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高自己。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断的向他人学习获得灵感,更能取得成功。
一次考试后,小明同学拿着成绩回家,因为考差了心里难过,心想自己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卷子居然没考好。这次排名出来后,自己都没法见人了,肯定要被同学笑话。反正自己努力也没用,还不如回家玩游戏。。。。一个月后的月考前,班主任收到一条家长的短信“老师您好,我家孩子生病了,请假。。。”
换种思维,也许事情就会不一样。当我们抱怨“这个我就是不懂”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到,我就能明白”;当我们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而想放弃的时候,对自己说“方法是人想出来的,换种方法,一定可以成功”;当我们面对一堆材料,抱怨它太多太难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只要我用对方法、肯花精力和时间,一定能掌握”;当我们看到马云等成功人士的案例时,除了羡慕和认为自己比别人笨时,还可以告诉自己“我也可以试试,说不定我还能做的更好”。所谓“成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定义罢了,只有自己真正的在进步,不断的学习,一步步向理解世界“本质”的路上不断前行,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
有个人,如果在他高考失利,做秘书、搬运工、蹬三轮车送书不顺,翻译社赔本、下海失败、中国黄页创业失败中的任何一次放弃努力和自我的改变,那就没有如今的阿里巴巴。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不断的经历和学习,在失败与成功的经历中学习,在批评与表扬中实现自我反思与进步。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展示一位观众的问题“做得好才有奖励、得到表扬你才有用,从小就被名利喂养大的我们,特别是在中国,面子与肯定似乎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像狗见到骨头一样:自然会流口水。活在人世间,请问在追名逐利与知足少欲之间我们该如何把持,如何平衡?” 樊登回复说“他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 ······ 今天选择抱怨,选择纠结,那明天就更纠结呗,你现在好好选择做自己该做的事 ······ 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要选择,努力的去做,再多的抱怨、苦恼,说出来并不能减少你的痛苦,反过来,一个人要真的想精进,就不要总看自己做不到的部分,要总看自己做不到的部分,就会非常痛苦,因为做不到的是大多数,但是如果你能够日进一寸,每天去看到自己今天进步的地方,今天做了点好事,今天做了点有意义的事,今天读了一本好书 ······ ”。
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生活方式,今天的选择必然导致明天的生活状态。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再对孩子说“你笨”“你不行”这类话,而是用自己的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克服难关,逐渐成长。作为我们自己,多关注自己进步的地方,事业必然越发成功,生活也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