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放了寒假,买了快一千块钱的书,三四十本,厚厚的几摞,各个方面的都有。
这几天,除了背科目一之外,基本都在看书。这批书从买来到现在的不到半个月内,因为有期末考试和考驾照的压力,没有预计的看的快,不过也看完小两本了,还是有一些成就感的。
这个学期,不算教材,我一共看了10本书左右吧,文学的、艺术的、哲学的、科技的、鸡汤文、小说...
别说,把那些不必要的浪费在社交、刷微博当吃瓜群众的时间,拿来读一读书、健一健身,真的感觉整个人的生活都变的不一样了。
首先由于早期跑步,脑子清醒得早,做事效率高。跑完步回来看书,速度快、记得多。
其次是纸质书带给人的视觉享受比手机、电脑上流动的字符流要好很多,真实感强,印象就更深刻。而我不选择看kindle则是因为,小小的一个阅读器,并不能带给我看过书、留下思考痕迹和曾经记忆的成就感和回忆感。
我看书喜欢写写画画,就像忒修斯之船里的那样。不过我没有人互动,我就跟自己互动。哪一天,看到哪一句话、自己有什么心情,就会随手写下来,觉得有些语句很重要,我也用荧光笔标注出来。看完一本书,就好像过了一个短暂的人生,里面有我的喜怒哀乐、舍与得。每一次当我再次翻起这些可能已经有些发黑泛黄得书页的时候,我就能看见我的曾经,和写日记一样,我的记忆不会离我而去,我会永远年轻。而阅读器里虽然有标注、批注工具,可始终不如自己手写的字迹有温度、有回忆。
同时,每看完一本书,轻轻的把她放到书架的某一处,看着她在光影的变换下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和容貌,也能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想。书看多了,堆积出来的空间感,也会在视觉、触觉上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我已经看了这么多书了,我收货到很多,我要继续看下去,不断地丰富自己。书看多了,是会上瘾的。
不过电子书的便携、量大,确实是纸质书无可媲美的一点。两种书各有特点,一个是烛光下的红酒牛扒,一个是快餐套装,细品和快嚼,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人群,各有拥趸、各成千秋。
不过今天不是探讨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劣,而只在于看书。所以回归正题。
首先,书是把优质信息固定之后的呈现,比网页上的快文更有质量。
信息流的时代,不仅媒体更加丰富、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拿起手机分享各种知识和信息,我们了解世界和远方的途径开始多得数不胜数。可当各种自媒体平台上的爆款文章被我们点赞、转发、在心里勾起一股星星之火之后,是不是也就迅速地消灭掉,那些看似精辟、深刻的道理;有用的小技巧;甚至还不如逛淘宝时放进购物车里的东西能被你记住。然而,在市场的检验下,这些精品若是被编撰成书,出版出来,哪怕只是在你手机里的一个角落静静地躺着,也会有一天能被你偶然翻出,再次品味其中的韵味,起到她的生命价值。况且,能被出版成书的,大多都是经过不少次挑选和编辑,在质量上过得了关的好东西。
其次,读书真的使人明智、豁达。
在书中,能聆听到先哲们的智慧言语、也能体验过来人的反思体悟、也能看到同龄人的生活境遇。当你不仅能看到身边的事情、网络上的热点新闻,还能够安静下来,让心灵与真正的大家相会、或是向看得通透的领先者取经,都会比自己一人痛苦的思考或是跟和自己相差不多的人诉苦来的有用得多。真正的大师不会随便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所谓公众号、自媒体,多数都是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文字能力的人,为了赚钱而迎合普罗大众心理的一些技巧和手段罢了。
无论是知识、情感,或是小说,见识的多了,虽达不到见天地见众生的境界,却也能在很多事情上看的全面理性,不再受自己的情绪控制,也不会再被他人所利用;更多的,则是在见过世面之后,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和更坚定地自我肯定,不再茫然、盲从。
我的感受还很有限,看的书很少,也没有评论的权利和能力。不过我真的看到自己的一些变化和提升,比如说我这篇文章的逻辑就要比之前的要好一些,用词上也稍微带了一些美感。
我会一直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