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悬停的吊塔后,看到有文写了两个字:“悬搁”。好多年没看到了,如今看到却发现自己似乎早已忘记了悬搁!
文中说悬搁是区隔的第一步,在区隔中决定意识意向性的秩序,以在昏暗的混搭中制造希望,产生意向性偏移。(大体文意)
而我认为的悬搁更偏向于生活里的“缓一缓”:在面对不确定事物时,先将时间与事件悬置,暂时不做任何决定,以避免因认知缺失导致的错误决策。只字片解间,导致许多时候的我很拖拉。
熟悉我的朋友贴切的帮我取了外号:刘旋得!因为买一件大衣要在购物车放满三天乃至三月;完成一份方案要反复推翻两版草稿;特别是到餐厅点餐,曾先生是一定不让我摸菜单的,因为我会把菜单全部看完,然后让他点。所以,当认为我反射弧很长时,或许我正在进入了“认知休整期”。
每次但我拖拉的时候,我只能自我宽慰:“要让心如止水,保持不动心的宁静状态,那是假的,假的东西多了以后就成了假人,我不想当个没有情绪的假人,于是只能提高对事物本质的预设判断,承认我自己的认知局限性。”毕竟我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看不到一件事背后所有的连锁反应,也摸不透人心深处藏着的褶皱。
但最近我忘记了“悬搁”,只是把拖延当成了需要改变的问题,我在反思,我需要有执行力,不能总是拖拉,这样会对小宝产生执行力误导。于是,前几天,我非常果断地抄底了一只爆雷票,在爆雷跌停以后的第三天,在大股东发公告增持的当天,当天票面涨幅达到了15%,我果断加仓,并为自己寻找了各种合理推测出的理由。我以为我躲开了迷面不需要悬搁!
结果,昨晚发了公告,告知信批违规的立案调查公告,今日股票在地板上反复挣扎。晚间,又公布了全体加持的公告,此刻的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加还是待。其实如果不贪心,多想想:不着急,让时间和机会在“悬搁”的间隙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再行动,可以不赚钱,但不能亏钱,这样也是可以的。
自以为的大聪明啊!总会在挨打后才会明白,原来“悬搁”不是拖延的借口,而是对自己认知边界的尊重。得承认自己不知道所有答案;得承认有些决定需要时间沉淀;得承认生活褶皱里需要有一些悬搁作为缓冲垫……
谁会在迷雾中便知道:自由落体是结束还是加速!
再去友友哪儿去扒拉一张过来配图,实在是他的照片极为贴切,那迷惘的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