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90后,2015年毕业后,留在了广州工作,独自一人开始了租房、打工的生活。
在一线城市中,生活节奏很快,但实际上我的生活每天都几乎一样,起床洗漱,挤地铁,上班,下班,回家,而三餐,也是由于公司包餐的缘故,基本是不变的菜式,连在饭堂的座位,我也尽量选择坐在同个地方;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嫌做饭麻烦,也是直接叫外卖了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变成了例行公事,生活也渐渐变得平淡无奇。
我想起了在家里的时候,每天我都对吃饭充满了期待。。
在家里,吃饭是一件大事,尤其是一家人吃饭的时候。
大伯煮饭很好吃,煎炸炒蒸,样样都可以,每次我从广州回家的时候,姐姐姐夫也会过来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大伯说,吃饭不能马虎,吃饭是家人团聚的一种仪式,一定要重视起来。
所以每次知道我们要回家吃饭,大伯就会从早上开始筹划晚上要做的菜式,早上买好所有配菜,下午四点的时候出门买好海鲜,五点开始准备煮饭,就为了能够做出最新鲜最好吃的菜式给大家享用。
每次大伯做饭,我都会想起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里面的情节,老朱每个周末都会准备好大餐等家人回来吃,不同的是,电影里面的女儿们对于老朱做的饭菜都兴趣不大,显示了两代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而我们回到家里对大伯煮的菜那是服服帖帖。
所以我每次回到家,看到开边蒸虾、豉汁蒸排骨、炒花蟹、蒸鱼,简直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把桌上的菜都吃完才罢休,大家也在吃饭的时候一起聊天,看电视,十分融洽,当然少不了我家的老伙计,17岁的猫咪肥黄了,每次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它总会占一个位置坐着哈哈~
这种吃饭的仪式感,便是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一种满满的爱意。
平日的饭菜,也不会随意,大伯觉得大家平日在外面肯定吃多了很多重口味的食物,
所以周日的时候,通常会熬粥加上吃一些主食,让大家清一清肠胃。
粥也不是简单的粥,通常加入白贝做白贝粥底,然后按每个人的喜好,分别加瘦肉、鸡肉、青菜,另外主食,当然少不了家传好吃的饺子了~
包饺子的时候,大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务求包的好看包的快,而我呢,图片上的饺子就是我包的,我可以打包票,包饺子我绝对是家里数一数二的高手~
韭菜猪肉饺子最好吃,而饺子当然是生煎最好吃了,
必须是放在铁锅上,把饺子整整齐齐排列好,然后加上油,开火煎,煎到饺子底焦黄焦黄后,加入刚好盖过饺子的水量,盖锅煮熟饺子,这样生煎出来的饺子,又香又好吃,我一个人能够吃上10个!
这种吃饭的仪式感,便是家人在简单菜肴中花心思,一种满满的关心。
而最最值得推崇的,便是在新年或者冬至这种传统家人团聚节日中一定要吃的“咸汤圆”了
咸汤圆的制作重于汤底的制作,
汤底是鱼汤熬出来的喔,然后加入腊肉、鱼肉、萝卜煮开,加入汤圆(无馅无味)煮熟就可以上桌了,舀到碗里的时候加上零星的葱花做点缀,简直是好吃极了。萝卜已经全部吸收了鱼汤的味道,而汤圆则是软软糯糯的,配上咸汤,真的能够吃上两大碗。
在寒冷的冬至或是春节,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身子都暖了起来,加上家人的陪伴,真的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由内自外的温暖。
这种吃饭的仪式感,便是在固定的传统节日上,需要有固定的菜式出现,一种对传统的坚持。
随着时代的进步,外面能够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吃饭也越来越方便,导致现代人对吃饭反而没有了一种仪式感。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可能就随便一个外卖就解决了一顿了。
想起家里的老人对吃饭的种种坚持,突然觉得自己真的是生活的太随意了,
我想,即使自己不能每天做饭,也要让自己在吃饭的时候充满仪式感,为自己准备一些特别是食物奖励自己,周末的时候花心思给自己做顿饭,这一点点的变化,就可以给生活带来一点色彩。
我爱我的家,我爱家里的一切。
端午假期刚好可以回家吃大餐咯~开心~
PS:第一次写文章,有点像流水账,还请见谅~这次的文章是投稿美食&谈谈情说说爱栏目的
《美食和谈谈情说说爱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