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得知三叔家的孩子提车的事,当时的局面是爸妈和我都是沉默的,就是那句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可就是突然的安静了,我的内心是复杂的,一方面我惊喜,羡慕,因为再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农村,父母对于车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个儿大小的层次上,我自己,即使走过一些路,看过一些车,可对于亲近人的这种好事心里也是比较激动,值得庆祝,对于从小就喜欢机车而一直没机会拥有这个时候也很羡慕人家;另一方面,我的考虑也是在揣测父母的内心,我了解他们,他们挺不自信,这个事情也给他们心里添了不少堵,因为他们总是和周围人进行攀比,攀比彼此拥有的东西和儿女们拥有的一切,三叔给儿子买车父母就会考虑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同样配置,我们自己有何尝不是随时的攀比,随时的心情复杂。这以后,这个车的事一直成为父母心里的梗。
在国内,父母的思维方式就是给儿女以给予为主,让其自给为辅,从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爷爷奶奶就讨论我们叫什么名字,面世的时间,精确到分,在我们嗷嗷待哺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规划我们的以后,并从小让我们磨练,一直到以后的上学,毕业,恋爱,结婚生子他们都会以主角的身份参与进来,给我们讲一些他们认为的经验,告诉我们怎么相处,怎么提防,怎么睡觉,怎么吃饭,怎么怀孕,以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自己可能都不会生活了,他们给我们生活所需,给我们他们拥有的一切,一直这样对我们进行溺爱洗礼,从来没有想过让我们独立自己去过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一味的给予,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之爱。
在国外,父母对待孩子完全呈放任状态,负责其生,负责其养,不负责一味的给予,他们也会给孩子所需,可总是说借,必须要还,所以孩子会懂得感恩,他们不会干涉孩子的决定,只要不犯罪,可能不会过问,他们会为出行的孩子准备安全套,他们教孩子思维开放,行为开放,在我们的父母看来,大逆不道,道德败坏。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逐渐的国际化,逐渐与世界接轨融合,国内外的一切都彼此受影响,我们可以随时吃到牛角面包,随处可见的寿司店,石锅拌饭也成了家常便饭,我们可以喝洋酒泡洋妞,我们的思维也在变化着,可以和自己的父母称兄道弟,只要他姓王,你就可以叫他老王,现在生男孩还是女孩并没有争议了,争的都是是不是自己的,起名字可以随意的自己起了,上什么样的大学,选什么专业可以自己做主了,恋爱自由了,二十多岁的去找三十多岁的结婚这种事烂大街了,正常了被允许了。
这些所有的改变,让这些年轻人可以尽情的去做喜欢的事,爱憎分明。
这些所有的改变,背后还有许多约束,道德的约束,法律的约束,这些约束的鸿沟永远无法跨越,也不能跨越。
这些所有的改变,让我顿悟再也不能对父母的一味给予而欣然接受,我坚信自给自足来的幸福更让人心安理得,三叔那辆车,在某一段时间也成为我心里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