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没回家乡了,甚是想念。
正好小舅舅要娶媳妇了,给了大家一起回家乡的理由。父母都是家乡人,所以家乡的亲戚一大堆。想着几年没回了,总不能空着手去吧,于是给每家亲戚带些了手信。
日盼月盼,终于盼到了娶亲的好日子。小舅舅打来电话叮嘱早点回去吃早餐。于是一家子人提着大包小包,热情洋溢的开车出门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可惜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雨。小舅舅家乱成一团,别说吃早餐了,连站的地方都没了。没办法,谁让小舅舅人缘好呢!
不过没关系,咱家亲戚多。先去别家坐坐也是好的。没想到,一圈下来兴味索然。你热情洋溢,可是别人却平平淡淡,虽然是礼貌的让座、请茶,偶尔来几句家常。礼数是周全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对,是热情。别人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热情。客客气气的待人接物里,显现的是生疏、是平淡。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你想像中那么欢迎你的到来。你与路边的行人一般无异,你来就是请坐沏茶,你走就是再见慢走。可有可无,平常的紧。你忽然被一种高估了自已份量的失落感压倒,一股脑的热情悄然偃旗息鼓。
带着淡淡的失落感,来到了爷爷奶奶家。这是所有亲戚中最后一家,也是最亲的一家。
以前的年代,每家的孩子都特别多。爷爷奶奶也一样,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最有本事,是奶奶最自豪的孩子,自然疼些。三儿子在家乡发展事业,现在生活得有声有色。小儿子最小,格外疼惜些,也是自然。只剩二儿子,也就是我爸爸,据老一辈说,是比较不待见的,我们兄妹俩他们两老也从来没有帮忙照看过。除了逢年过节,几乎都没有在一起生活过。因此,我们与他们的感情也是平平淡淡的。
或许是年纪越上,奶奶变得越来越唠叨。印象中每次见到奶奶,她总会唠唠叨叨的说一些不太高兴的事。比如,腿脚又酸腿痛了,最近喂口又不太好,前阵子又看了几天医生……总之,人老了,生活不方便,过得有点艰难,有点拮据。话外音似乎就是我们不够孝顺。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生活在一起,但作为孙子辈,我们或许做的不够好,可是听多了,总会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
在奶奶家坐着,看着外面大雨连绵。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有种终于有地方落脚了的感觉。奶奶给我们冲好茶。就热情的招呼孩子们。孩子们很喜欢曾祖母,不断的说着学校的趣事。我们略坐片刻便要走了,因为小舅舅家的酒席马上开始了。奶奶嘱咐我们走时要过来坐下,她去摘些青菜给我们带回家。还有一些鸡蛋果,是邻居给她的。她说,太酸了,她不敢吃。她还打趣邻居说,你给我鸡蛋果,是不是知道我的孩子们要来呀!
听奶奶絮絮叨叨的说着,心里忽然一片温暖。虽然奶奶给的都是寻常东西,并不是很值钱。却是她能给的全部了。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家乡里,有人记着、念着,感觉真好!
小舅舅家的酒席散席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聊。婶娘对我说,你奶奶呀,知道你们要来,昨天都来我家问了几次,你们来了没?听到这话,一阵心酸,没有想到,奶奶竟然如此盼望着我们。突然想起了奶奶曾对我说过的一件事。她说,邻居们有时会问她,阿婆,你那么多儿孙、曾孙,怎么都不见他们回家来看看你?
是呀,我们平时都忙,带孩子的说带着孩子不方便走太远,上班的说天天上班没有时间。事实上,是没有那一份牵挂,对于爷爷奶奶,只是字面上的两个简单的词语。人老了,或许会越来越孤单,特别是单独住的老人,对儿孙的挂念会更深。爷爷奶奶正是如此吧!
在家乡折腾了大半天,回到家后。看着从家乡带回的所有东西:两袋青菜、一袋鸡蛋果。都是奶奶特意留给我们的。不禁有些感慨:爷爷奶奶再怎么不好,也是爷爷奶奶。祖孙间的,这份念,这种亲,是旁人不能比的。
写于2016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