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礼

【说礼】

急火攻心处,有时难免失言。有些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震旦人士自古矫情,素来讲究礼仪为尚,弄的一套繁冗仪式,丝毫偏颇不得,若有一步踏错,便会留下口舌之非,为人嫉恨、抑或沦为笑谈。

故而,在讲究“形式主义”的礼仪之邦为人处世,一言一行,皆是危机四伏!!!

《二十年目睹之现怪状》第二十六回有段话,便对繁冗的礼仪进行了讽刺:

吴老太太受了气,继之夫人为了哄其欢颜,一改旬日里的沉默寡言,变得活泼撒痴起来,老太太稀奇,便问其中缘由,继之夫人老实交代,老太太道,“哦!原来你为了这个。你须知我最恨的是规矩。一家人只要大节目上不错就是了,余下来便要大家说说笑笑,才是天伦之乐呢。处处立起规矩来,拘束得父子不成父子,婆媳不成婆媳,明明是自己一家人,却闹得同极生的生客一般,还有甚么乐处?你公公在时,也是这个脾气。继之小的时候,他从来不肯抱一抱。问他时,他说《礼经》上说的:‘君子抱孙不抱子。’我便驳他:‘莫说是几千年前古人说的话,就是当今皇帝降的圣旨,他说了这句话,我也要驳他。他这个明明是教人父子生疏,照这样办起来,不要把父子的天性都汩灭了么!’这样说了,他才抱了两回。等得继之长到了十二三岁,他却又摆起老子的架子来了,见了他总是正颜厉色的。我同他本来在那里说着笑着的,儿子来了,他登时就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起来。同儿子说起话来,总是呼来喝去的,见一回教训一回。儿子见了他,就和一根木头似的,挺着腰站着,除了一个‘是’字,没有回他老子的话。你想这种规矩怎么能受?后来也被我劝得他改了,一般的和儿子说说笑笑。”

此一言,旨在嘲讽家庭礼数中的那些死规矩。中国还讲究官场礼仪、商场礼仪、君王礼仪、师徒礼仪、男女礼仪、长幼礼仪等等等等,数量之多、涉足之广,令人闻之色变!这其中,可以摈除抛却的形式主义,只怕不在少数。

故而,以余之浅薄愚见,礼,多在于心,而非多在于形。心中有礼,长幼自然有序,尊老亦能爱幼,处事必留余地,说话自有分寸。即便是偶有失言失礼之过,大节未失,则无伤大雅矣。

据此而论,失言失礼者,亦无须因一时之疏忽而负罪引慝,《鸿门宴》有言,“大行不顾细谨,大节不辞小让”,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向来喜欢对外宣称自己是礼仪之邦,然而现如今中国人道德素质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而...
    书千字阅读 2,515评论 0 0
  • 中山君是战国时期一个小国的国君。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便拉拢士大夫。请在国都居住的士大夫来参加宴会。 宴会中有...
    張楓阅读 3,873评论 0 0
  • 关于礼莫大于名的论述起源于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原文是这样论述的: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
    平生笔谈阅读 5,423评论 0 0
  • 当我在写这篇家书的时候,我的头脑中浮现的只是我想要写的内容,却不用考虑如何用键盘把它一个一个地打印出来,这个...
    王玲_阅读 1,807评论 0 0
  • 花有百日红,人无千般好。 一诺值千金,相识嵌微笑
    鸿怡轩阅读 923评论 0 0